“科海拾貝”“健康養生”“科技信息”……走進嘉定鎮街道桃園社區,社區的宣傳欄中手繪的科普板報的版面標題映入眼簾,這里張貼著五張大幅板報,不時有居民駐足閱讀、討論。

科普板報,由社區中的退休居民自發創作繪制,形成科普板報小組,代代接續,如今已有34個年頭了。

動靜結合讓板報煥發新生

34年的科普板報,如今已出到近300期,在這一疊板報背后,則蘊含著小組對于社區科普如何做的深厚思考。

近年來,科普方式隨著媒介技術的更新,逐漸向多元縱深發展,電腦、手機、大屏……桃園社區的居民文化中心目前也引入智慧科普盒子等新媒體科普工具,通過大屏及時地向居民展示實時的科普信息與科技前沿動態。

“隨著多媒體的發展,我們現在這種板報的形式是否真的需要?”科普小組自身也曾對此有過思考,在他們看來,板報仍然需要,也依然是多媒體科普的重要一環。“視頻有視頻的好處,吸引人,但一閃而過,很多人不一定能看得清楚。”科普志愿者刑德華老師認為:“我們的板報可以與他們互為補充、動靜結合。”

嘉定桃園社區諸海霞書記指出:桃園社區老年人居多,他們關心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智慧科普需要加大推廣力度,宣傳更多老百姓關心的新鮮事物,時政要事,輻射更多更廣泛的人群,提高公民科學素質。

據悉,由科普小組繪制的板報,近日已同步至智慧科普盒子的“中央廚房”,并將通過這一平臺進行推送投放,在新技術的加持下,這份由34年光陰醞釀沉淀的科普美酒,或將脫離“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束縛,向更多市民朋友展示銀發科普的魅力。

來源: 智慧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