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崗更湖塔頭濕地因為雪水的融化,濕地面積不斷增加,白天鵝、鴻雁、赤麻鴨已經早早到來,它們有的在這里談情說愛,有的在這里筑巢準備生兒育女,有的積蓄身體能量,準備繼續北遷。

“晴空一鶴排云上”“玄鶴下蒼穹”“玄鶴紛成列”,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崗更湖塔頭濕地上空像詩人們描述的那樣,飛來了一群群灰鶴,每年到了這個季節,一些灰鶴都會來到崗更湖塔頭濕地,在這里完成它們生兒育女繁殖后代的使命。飛來的灰鶴群不大,小群十幾只,大群也不超過四五十只,它們從南而來,飛行時排成“一”字形或“∨”字形,在空中引吭高歌,然后成群結隊降落在崗更湖塔頭濕地,落下后才發現,自己來晚了,塔頭濕地已經被白天鵝、鴻雁和赤麻鴨占領,要想在這里生兒育女,必須占有一塊屬于自己的領地。白天鵝它們不敢惹,也不想去惹,因為灰鶴知道白天鵝體型大,自己不是它們的對手,灰鶴們也知道,白天鵝占有的領地是暫時的,因為不需幾日,它們大部分還要北遷。白天鵝走了,這領地自然就是灰鶴的了。

此時的赤麻鴨和鴻雁已經選偶結束,在濕地里經過打拼終于占領了一塊屬于自己的領地。一群灰鶴約二三十只,它們在空中盤旋了很久,落在崗更湖與塔頭濕地接壤處,它們的到來驚動了在這里居住的大鳥,一對赤麻鴨最近幾天剛打敗另一對赤麻鴨好不容易占領了這塊地盤,正在它們選擇筑巢的地方時,飛來這么一群不速之客,它們氣憤至極,夫妻倆奮不顧身地殺向落地不久的灰鶴群,灰鶴們發揮了集體優勢,群起而攻之,依靠著團隊的力量,把赤麻鴨打敗,這對赤麻鴨只好傷心地離開,這塊地盤就易主為灰鶴的領地。初戰告捷令灰鶴們士氣大振,灰鶴們又集體出發,掃蕩著這片濕地,另一對赤麻鴨也被驅逐出境,幾對鴻雁也放棄了自己的領地,灰鶴們越戰越勇竟然沖到湖邊,把白天鵝騷擾到湖中心,幾天的時間,灰鶴們拼打出一塊屬于自己家族的地盤。

灰鶴是大型涉禽,也稱千歲鶴、玄鶴和香薯鶴。《古今注》:“鶴千歲則變蒼,子二千歲則變黑,所謂元鶴也。”《爾雅翼》將元鶴意為“鶴之老者”,是長壽年高者的象征,故有畫家的“松鶴延年”“鶴老松孤”圖,也有了詩人的“話久仙童顏色老,病來玄鶴羽毛疏。”“鶴駕乘風去,千年竟不歸。”的詩句。

塔頭濕地很大,有幾萬畝。但對到這里筑巢生兒育女的鳥類來說,還是顯得有些擁擠。白枕鶴來了,趕走了其它鶴和鴨,丹頂鶴是鶴類的大哥大,它一定要在這片濕地占領一塊最好的地方,灰鶴們依靠集體的力量也在這塊濕地占有了一片領地,這時它們開始談情說愛,灰鶴們談戀愛別具一格,它們集體談戀愛,十幾只、二十幾只或更多的雌雄灰鶴聚在一起,“翩翩玄鶴舞,幽幽孤鳳鳴。”“低昂玄鶴舞,斷續彩云生。”“玄鶴下澄空,翩翩舞松林。”雄灰鶴通過翩翩起舞在鶴群中炫耀自己,雌灰鶴通過欣賞雄鶴的舞姿,來尋找自己的心上人。“近聞教得玄鶴舞,試憑驅出青芝田”,玄鶴舞是什么舞?有芭蕾的優雅,有探戈的深度,有慷慨激昂,也有潺潺流水。一只雌性灰鶴一旦被雄性灰鶴的舞姿所迷惑,這只雌性灰鶴便與之共舞,它們迷醉地相互欣賞,而后溜出族群,到屬于它們的水域,尋找筑巢的地方。這種選偶的儀式能進行幾周,待整個族群基本都能成雙成對為止,如果有被愛情遺忘的灰鶴,它們有的去其它鶴群尋找自己的愛情,有的就孤身單影地生活在這個鶴群里,給這個鶴群擔任警戒,等個別鶴失去伴侶,它來做替補。

灰鶴的特征明顯,頸、腳均勻而且細長,全身羽毛大都是灰色,頭頂裸出的皮膚是鮮紅色,周圍是稀疏的黑色發狀短羽,眼后至頸側有一灰白色縱帶,虹膜紅褐色,嘴黑色,腿和腳黑色。灰鶴的后趾小而高,不能與前三趾對握,因此不能棲息在樹上。灰鶴的體長100至120厘米左右,體重3000至5500克左右,雌鶴略小于雄鶴。灰鶴棲息于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河灘、曠野、湖泊以及農田地帶,特別喜歡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湖泊和蘆葦沼澤,崗更湖塔頭濕地就屬于這一類型,所以每年到這里繁殖后代的灰鶴有上千只,成為保護區常見的鳥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灰鶴主要吃植物的根、葉、莖、果實等,也吃昆蟲、堅果、草籽、小型哺乳動物及一些爬行動物。崗更湖與塔頭濕地間的蘆葦根和葉是灰鶴最喜歡吃的食物。

四月末,組成家庭的灰鶴開始尋找筑巢的地方,離崗更湖最近的濕地是沼澤地水最深的地方,那里水草茂密,蘆葦蕩一片連著一片,片片相連,形成一個大的草臺子,這里人和牲畜都進不來,屬于灰鶴們的領地。灰鶴筑巢很有技巧,它的巢穴就筑在離水面幾十公分的草叢中,用干蘆葦枝或硬水草莖在草與草之間橫豎搭建,稍有不慎,叼來的草莖就會掉進水里,所以搭建巢穴時,夫妻倆很辛苦也很小心。

灰鶴搭建巢穴需要幾周時間,建好的巢穴呈橢圓形,外徑99×109厘米左右,內徑36×41厘米左右,巢深3.5厘米左右。筑巢后,雄性灰鶴會盡職盡責地保護巢穴,總是在巢穴周圍覓食,如果有其它灰鶴靠近,它會勇敢地迎上去,與其廝打。一只水獺嗅到了鳥卵的氣味,它悄悄地從湖里游出來,慢慢地向灰鶴居住的沼澤地靠近,它走走停停,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灰鶴,偷吃鳥的卵,是水獺們的天性。這只水獺終于發現了灰鶴的巢穴,也嗅到了卵的芳香,便快捷地游到灰鶴巢穴下,剛要抬頭破壞灰鶴的巢穴,雄性灰鶴已經發現了它,灰鶴發出刺耳的叫聲,水獺嚇了一跳,見只有一只灰鶴,便沒有理會,因為一兩只灰鶴對它構不成威脅,水獺還是要攻擊灰鶴的巢穴,這時一群灰鶴飛來,集體向水獺發起了進攻,不一會兒,水獺就敗下陣來,游進湖中。

五月初,在塔頭濕地筑巢的灰鶴們開始陸續產卵,灰鶴每窩產卵基本都是2枚,大小顏色與丹頂鶴的卵很相似,呈灰褐色,上面布滿大小不等的深褐色斑點及斑塊,卵的大小為96×60厘米左右,卵重174.3克左右,產卵間隔2天左右,灰鶴產下第一枚卵就開始孵化,父母輪流孵卵,孵化期一般30天左右。

小灰鶴出生后,靠父母喂食,這時父母盡量捕捉幼蟲,嘴對嘴地喂養,3日后小灰鶴即可啄食和飲水,但仍以父母喂食為主,父母把小灰鶴引出巢穴,讓小灰鶴下到水里,一面教它們啄食草的根葉,一面教會小灰鶴們如何避難。幾只草原雕在塔頭濕地上空盤旋,小灰鶴也是草原雕喜歡的獵物,特別是剛出殼的小雕,小灰鶴是再好不過的美食,灰鶴父母聽到其它灰鶴發出的警報聲,把孩子們弄到巢穴下的水面,這時的巢穴是最不安全的,草原雕有犀利的眼睛,小灰鶴在巢穴里動一動,草原雕就會發現,草原雕一個俯沖下來,這窩小灰鶴就基本上沒有生存的希望了。到了水面,父母指導著小灰鶴隱藏到濃密的水草下,一動不動地趴在那里,直到危險解除。

三個月后,小灰鶴就會飛行了。這時灰鶴們開始集群,它們幾家子在一起覓食,訓練小灰鶴。這季節塔頭濕地會形成多個灰鶴群,它們有自己的領地,一般不會侵占其它灰鶴的地盤,集體覓食時,總有幾只鶴為鶴群站崗放哨。人們細心觀察發現,為鶴群擔任警戒的鶴基本都是沒有成家的鶴,或失去子女的鶴父母。群鶴們自由自在地覓食,擔任警戒的灰鶴工作起來非常認真,它們不吃不喝,始終仰著頭,脖子不斷地轉動,監視著四周,一旦有什么危險,立刻長鳴告訴鶴群,并煽動翅膀,準備起飛,其它灰鶴聽到危險的警告聲后,都停止了覓食,長脖子伸向天空,也開始煽動翅膀,擔任警戒的灰鶴大叫著起飛了,其它灰鶴也跟著起飛,擔任警戒的灰鶴飛向哪里,鶴群也跟著飛向哪里。

九月中旬,保護區附近的農田開始收割,大批蓑羽鶴集聚農田里覓食,灰鶴們也來了。農田里有大量收割后落下的玉米、麥子、燕麥等,到農田里補充能量,也是灰鶴們南遷前的重要一環。成群結隊的灰鶴從崗更湖塔頭濕地起飛,穿越達里湖,西行三十公里,就是當地農場的莊稼地。灰鶴飛到農田里覓食,有很大的風險,它們飛到農田上空,美食就在眼前,它們眼睛盯著腳下的農田,急于降落,農田里的電線、電纜直接威脅了它們的生命。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每年這時都有灰鶴被碰傷,而且大多數都是小灰鶴。為什么這樣?科學研究表明,灰鶴在飛行時其前端有一片盲區,而盲區的制造者就是灰鶴巨大的喙(嘴)。幾個月前出生的小灰鶴缺乏經驗,當然最容易受到傷害。

十月初,集群的灰鶴開始南遷。出發時間一般是早晨八九點和下午五六點,飛行高度為130至650米,飛行速度為每小時94公里。仔細觀察,灰鶴飛行時有時雙腿平展伸開,有時“盤腿飛行”,即飛行時把腿腳折疊與腹部緊貼,這與天氣有關,一般情況灰鶴飛行都是雙腿展開飛行,但氣溫下降到零下5℃時,灰鶴為了保護自己的腳,就會把腿腳折疊到腹部飛行,因為灰鶴常生活在濕地湖泊中,氣溫低時,腿和腳結冰,會導致它們腿腳皮膚凍傷,從而進化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

灰鶴在中國有三個群體,它們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分別是,在新疆和青海繁殖的灰鶴南遷印度越冬,在東北繁殖的灰鶴到長江流域越冬,在達里諾爾繁殖的灰鶴到渤海灣越冬。

灰鶴 攝影 趙國君

來源: 達里諾爾野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