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拓撲量子模擬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利用簡并光學諧振腔內的渦旋光子構建非厄米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觀測到了非厄米奇異點。該成果于1月25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
奇異點(exceptional point, EP)是非厄米系統的獨特性質,它們存在于與周圍環境有能量交換的開放系統中,是拓撲物理重要的研究對象。此前李傳鋒、許金時等人已利用光的軌道角動量構建一維的人工拓撲晶格,成功搭建了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拓撲量子模擬平臺[Nature Commun. 13, 2040 (2022)]。基于這一平臺,在本成果中研究組巧妙地引入一個參數贗動量,并在人工軌道角動量與參數贗動量構成的二維動量空間中構建了狄拉克點。進一步通過在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上引入偏振非平衡損耗(圖1A所示),使動量空間中的狄拉克點劈裂成一對奇異點。
圖1:實驗原理與實驗結果圖。 (A)人工軌道角動量晶格示意圖。圓圈代表軌道角動量,m為軌道角動量量子數,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左旋和右旋圓偏振光,直線箭頭代表模式間相互作用,曲線箭頭代表耗散。(B)波前角分辨能譜探測示意圖。(C)實驗探測到的經過EP點的能量絕對值。
在非厄米系統中,能量通常會變成復數,而對復能量的探測往往十分困難。本項工作中,研究組創造性提出了基于人工軌道角動量維度的復能譜探測方法——波前角分辨能譜探測法(圖1B所示)。利用這一技術,研究組不僅成功觀測到了動量空間的奇異點(圖1C所示),還觀測到了體費米弧、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的相變和半整數能帶纏繞等有趣的現象和特性。此外相比于傳統的拓撲量子模擬體系,光學人工合成維度具有靈活的調節能力。研究組通過調控人工合成維度中的參數,使動量環繞奇異點一周,觀測到復能量的反轉,直觀地刻畫了復能帶黎曼面的幾何特征。
光學人工合成維度是近年來興起的拓撲量子模擬的新方法。研究組搭建的基于簡并腔中渦旋光子的人工維度實驗平臺,不僅能用來探索深刻的拓撲物理,還可用于開發功能強大的全光器件。審稿人評價這項工作“As large non-Hermitian systems are numerically difficult to study, experimental realisations as in the present work could provide new and important insight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echnical applications. (大規模非厄米系統的數值模擬是十分困難的,因此這項實驗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重要研究視角,特別是在技術應用方面)”。
來源: 中科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