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一個遠方,都有一個故鄉,遠方是將去的方向,讓人憧憬向往,故鄉是走來的方向,讓人思念回望。故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別的東西,讓人不停的回憶聯想,或人或物,或運動或靜止,或聲音或影像,在我的家鄉——分宜縣,苧麻最讓我難忘!
苧麻,是蕁麻科苧麻屬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別稱野麻、野苧麻、青麻、白麻。 苧麻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中國苧麻栽培歷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苧麻全身都是寶,苧麻葉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營養豐富的飼料。麻根含有“苧麻酸”的藥用成份,有補陰、安胎、治產前產后心煩,以及治疔瘡等作用。麻骨可作造紙原料,或制造可做家具和板壁等多種用途的纖維板。麻骨還可釀酒、制糖。麻殼可脫膠提取纖維,供紡織、造紙或修船填料之用。鮮麻皮上刮下的麻殼,可提取糠醛,而糠醛是化學工業的精煉溶液劑,又是樹脂塑料。
苧麻既是深根型植物,又是多年生植物,再生能力也很強,一年三季,年復一年,當年栽種,當年受益。在雨季一般只是中耕除草,不深翻地,每年在冬季實行深中耕、翻松土,與此同時將雜草、稿桿和落葉等一道埋入麻地行間,既解決了苧麻生長所需的有機肥料,又能使土壤疏松。苧麻不用深翻復種,一年栽種、多年受益,保持水土、效果最佳。
苧麻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是中國國寶,中國的苧麻產量約占全世界苧麻產量的90%以上,在國際上稱為“中國草”。苧麻布的制作要由種麻、浸麻、剝麻、漂洗(日曬夜露)、績麻、成線、絞團、梳麻、上槳、紡織等12道手工工序組成,一道也不能少。由于夏布所用的原料苧麻膠質重,成麻不規則,因此無法用機器大規模生產,制作又頗受天氣影響,使其身價倍增,供不應求。全手工苧麻夏布主要品種有:本色、本白等夏布,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家居、鞋帽、門簾、窗簾、床上用品、沙發、抱枕、坐墊、靠墊、餐墊、桌布、臺布、壁掛、燈罩、包袋、保健系列產品,有創意的設計者,可以用生產的各種不同夏布,設計制作具有全新理念的家居文化、旅游裝飾用品。
我的家鄉——分宜縣使用苧麻為原料所生產夏布,歷史悠久,自唐時,成為宮廷貢布,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收藏著一匹乾隆下江南時攜帶回宮的分宜夏布,麻產品至今仍然出口韓日及其他國家。分宜縣還建設了全國首家以麻為主題,集“自然科普、歷史研究、非遺傳承、文化交流、互動體驗”為一體的新型主題博物館——分宜麻博物館,近幾年都舉行了國際麻紡博覽會,向世界宣傳中國麻,傳播分宜麻文化。
來源: 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