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20日,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譽的杭州順利召開。四天時間,院士天團、專家學者齊聚錢塘江畔,圍繞“腫瘤防治,贏在整合”主題,聚焦“防、篩、診、治、康”全流程。
這是一場見證我國腫瘤防治發展的大會,也是中國抗癌協會領銜多個國際學術組織共同奔赴的一場學術盛宴。大會亮點有幾個關鍵詞讓人難以忘懷:合之機,合之序,合之速,合之道。
疫情背景下,抓住關鍵時機,下定關鍵決心,挖掘關鍵資源,跑出關鍵速度,終于讓一場世人期待已久的頂級學術盛會在線下完美呈現!
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常因其具廣泛適用性。不得不說,大會召開的本身,就驗證了在“整合醫學”理論指導下,我們可以在一個更高層次、更深領域和更廣維度上展開有效探索。
“腫瘤診療,已不再局限于單純以疾病為中心,而是穩步邁向包括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在內,充分考慮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這也是‘整合醫學’的精髓和要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大會主席樊代明院士指出。
合之機:最宜溫度、最佳時機
此次中國腫瘤學大會杭州行之“合”,首先是時機之宜。
疫情背景下,腫瘤學界急需一場匯聚醫界精英、達成各方共識的會議,來統籌協調、加快推進中國腫瘤防治事業的發展。眾所周知,“面對面”與“屏對屏”的互動空間和討論效果截然不同,線下會議集中度高、參與感強、與會體驗好,常能碰撞更璀璨學術火花。
杭城最宜人的是秋季。在樊院士親自指導下,經過綜合分析與研判,選定了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于11月18日果斷召開:數十位院士,2000余名專家,上萬名現場參眾,數十萬醫務工作者,上億公眾及患者,線上線下共襄盛會。
時機稍縱即逝。正是抓住了關鍵時機,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在線下召開尤其引人注目,我國防癌、抗癌、控癌的新航程再次加速。
大會的成功,離不開中國抗癌協會的高瞻遠矚與英明決策,離不開樊院士的深厚情懷與強大號召。會議籌備以來,樊院士3次親臨杭州,總會5次實地指導;10余次工作對接會,100余次會務組線上指導,300余次各組協調會……最終向世人呈現了融學術前沿和醫學人文、江南韻味和大會傳統完美整合的一次盛會。
以《合之行》辭賦為藍本的盛大開幕式,秉承“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理念,以關注生命健康為魂,合縱千年,連橫八方,集中呈現了中國文化和醫學本質,也將以人為本的醫學人文思想如畫卷般徐徐鋪展,生動形象描繪出“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思想。
會議規模宏大。1個主會場,15個主題會場、132個學術分會場,醫星閃耀;8大主旨報告,展現中國腫瘤領域的最新進展,代表了中國腫瘤學領域臨床、科研的最高水準;新建10個專委會,17312篇高質量論文,創歷屆之最。
本屆大會通過CCTV、新華網、央視頻、人民日報等623家權威媒體發出中國腫瘤防治最強音,直播觀看總量達1.14億人次,活動報道7638篇,媒體閱讀總量達4.25億人次,均創歷屆之最。僅新浪微博#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熱搜話題,就超3.5億閱讀量。
合之序:協調各方,凝聚合力
此次中國腫瘤學大會杭州行之“合”,也是時序之衡。
協調各方,凝聚合力,雖急不躁、收放自如。在中國抗癌協會帶領下,承辦方用執著和堅守、將時光和心思雕琢進會議的每一個細節,不斷為本次會議注入綿密的底氣。
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當世界靜靜聆聽從杭州發出的腫瘤防治中國主張、中國方案,當世界記住了因歷史之美、人文之美、活力之美相互交融的杭州之美,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圓滿落幕。
大會的成功,離不開省、市各級各部門的充分信任與傾力幫助,尤其是在防疫管控、交通疏導、宣傳助力、場地協調等方面給予了大量支持,為籌備工作注入強勁動力、增添高能效力、凝聚強大合力。
“合”,也恰恰來源于杭州本身。一場盛會,一座城市,一方水土,一個世界。杭州,不只是與生俱來的江南韻味、兼容東西的寬廣視野,更是這座城市在歷史的南北交融中孕育出厚重底蘊——內斂的剛,不折的韌。
外柔內剛,剛柔并濟。會議期間,由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中醫藥博物館鼎力支持的“宋韻千年——2022CCO特展”也精彩亮相。是中國文博史、也是中國醫學會議史上,首次將專業文博展覽融入頂級學術大會中,為與會嘉賓描述了傳承不息的醫學脈絡,從側面佐證了“整合醫學”聚中西醫學之精華、融千年醫史之精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雨后湖山,清麗澄明,市聲隱隱又大音希聲,這是西湖的日常,也隱隱折射出中國腫瘤防治事業的廣闊未來。
合之速:不馳空想,不騖虛聲
此次中國腫瘤學大會杭州行之“合”,也是時速之疾。
2021年11月,中國抗癌協會把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的承辦權交給杭州,交給浙江省腫瘤醫院。這個機會,來之不易;這個機會,水到渠成。
作為國家癌癥區域醫療中心的牽頭建設單位,浙江省腫瘤醫院在獲得此次大會主辦權之后,籌備時間只有歷屆承辦方的一半。但全院近3000名職工在程向東書記、譚蔚泓院長及全體院領導班子的堅強領導下,聞令而喜,聞令而動,抓住關鍵機遇,保持“一線”狀態、干出“火線”熱度,成就“浙江”速度!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短短幾月,浙江省腫瘤醫院籌備團隊統籌規劃有方、組織宣傳有力、聯系各方有效、全速推進有為,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迅速投身于這場聲勢浩大的“國字號”癌癥防治行動中,使得大會順利召開。媒體和外界評價為“將CCO大會辦成了獨具杭州韻味的全國醫學頂級盛會。”
感謝你們。無論是以何種身份參與會議工作,所有人體現出的主人翁意識和共同擔當,大局觀念與包容精神,是大會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
感謝你們。用一個個微笑,一聲聲講解,一次次傳遞,為與會者帶來了愛心和鼓勵,為大會注入了溫暖而強大的精神動力。
樊代明理事長對浙江省腫瘤醫院為本屆大會所做的工作表示高度肯定。“此大會氣勢恢宏,特點鮮明,實效顯著,整個大會既有知識又有溫度。”他認為,一如當時將大會承辦交給浙江省腫瘤醫院的期許,體現了浙江的特色和水平。
浙江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執行主席程向東教授表示,“中國腫瘤學大會與杭州亦是一次和合共生的相遇,帶來了知識、理念與智慧,留下了成果、合作與故事,更傳承了經驗、希望與情懷。”
合之道:向世界傳遞中國腫瘤防治最強音
此次中國腫瘤學大會杭州行之“合”,也是“和合之道”在醫學領域的一次再整合、再出發。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一場盛況空前的醫屆盛宴,再次幫中國腫瘤學界推開世界之門。
CCO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于2000年創辦,目的是向世界傳遞中國腫瘤防治最強音。這是引領中國腫瘤醫學風向的“北斗星”,帶來新理念、新智慧、新方法、新思路。
“‘和合’作為一種理念,是中國傳統哲學最為本質的特征之一。”樊代明院士指出,整合醫學呵護人類健康就像國家建萬里長城,外可御敵,里可防內,建萬里長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圖紙、砂漿、磚頭,圖紙就像整體觀,砂漿猶如整合觀,磚頭相當醫學觀,傳統醫學、循證醫學、轉化醫學、精準醫學都像一塊塊磚頭,只有加在一起才能形成長城。
為了推動腫瘤整合診治,今年8月,首部《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發布,簡稱“CACA指南”。這部指南由中國抗癌協會、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組織,樊代明等10名院士牽頭制訂,覆蓋53個癌種,內容達370萬字,關注“防-篩-診-治-康”全程管理。
“和合”,已經體現在當前的腫瘤診治模式上。《“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
樊代明院士認為,“只靠‘診’和‘治’,想要提高任一癌種生存率,獲益人群和獲益度都是有限的,且各方面成本都很高,因此就要求腫瘤防治五大環節中“防篩”這個關口要前移,“康復”這個重任要后延,生存率總體目標提高的唯一路徑就是早防早診早治,實現患者、社會、醫院的三方多贏。”
今年大會的1+1+N科普系列活動貫穿全年,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科學防癌 專業抗癌”熱潮。“紅船領航 健康強國”科普中國行從嘉興南湖啟航,在200多個日夜里奔赴青海、四川、福建、湖北、黑龍江等地,輻射全國;8期“大咖來了”專欄專題,《院士說CCO》、《主委說CCO》、《專家說CCO》,搭建高質量科普平臺;超13萬人次“大眾評審團”評選出的全國首個腫瘤防治主題動漫形象“抗瘤君”正式亮相,向所有人鄭重宣告:腫瘤可防可治。全國首個腫瘤防治科普數字館驚艷亮相,開通地鐵腫瘤防治科普專列,為腫瘤防治打開了一片新世界。科普系列活動宣發媒體曝光量總計11.23億,實現了千縣覆蓋、萬次傳播、億人規模的科普效果。
如今,越來越多腫瘤患者開始考慮治療之后的未來,更多關注與往后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細節。從恐懼到正視,從不治之癥到可治之病,從必須大刀闊斧根治到帶瘤也能高質量生存,普通民眾對腫瘤的認知改變就是醫學科普和醫療水平進步的最好體現。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2022中國腫瘤學大會落下帷幕,腫瘤防治的最強音已傳遞至千家萬戶。站在新起點,惟有勇立潮頭、再謀新篇。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相信在中國抗癌協會帶領下,中國的抗癌事業必將乘勢而上,再創輝煌。
來源: 浙江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