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越來越離不開各種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它們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擾。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情況:各種充電線亂七八糟的纏在一起,充電線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在哪,借別人的充電線用卻發現不配套。無線充電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難題,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無線充電,簡單的講就是在沒有實體電線連接的情況下,通過電磁場或者電磁波來為用電設備進行充電。目前無線充電的主流技術有三種方式:電磁感應式、電磁共振式和無線電波式。下面我們就好好聊聊這三種方法是如何做到的。

**電磁感應式:**這種方法類似高中學過的變壓器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在系統的一側放上發射線圈,另一側放上接收線圈。在發射線圈通入交變電流,接收線圈就會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產生感應電流,這樣就達到了無線的方式進行電能的傳輸。

**電磁共振式:**我們都知道共振的威力是巨大的,著名的塔科馬海峽大橋就是鮮明的例子,這座由碳鋼混凝土建成的大橋,竟然因為微風產生的空氣震顫與橋梁共振而變成一座“跳舞的橋”,最后也因此而倒塌。在電磁系統中,如果將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分別作為發射器和接收器,在它們以同一頻率振動時,接收器就可以從發射器產生的電磁場獲得能量,再轉換成電流來為設備供電。

**無線電波式:**這種方法需要在電源處放置一個電磁波發生器,通過發射天線將電磁波傳出,另一端的接收天線接收到電磁波信號后再轉換成電能,供用電設備來使用。

三種無線充電方法雖然各有神通,但它們也各自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電磁感應式的充電效率很高,但是充電距離卻很短,往往需要用電器和充電板緊貼才能進行充電;電磁共振式的充電距離相較感應式遠了一些,但是充電效率又比前者低了許多;無線電波式的充電距離很遠,但是發射的電磁波容易受到干擾,并且能量轉換效率較低。

不過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這些技術瓶頸都會被一一突破。讓我們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在家里只需放置一臺無線充電器,我們的手機、電腦等設備就不需要再找那“糾纏不清”的線路,也許還可以普及到餐館、超市、商場……那將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無線世界!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為你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