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縣地處武陵山區腹地,2022年推廣稻田養魚2.1萬畝,其中200畝以上集中連片示范點5個,全縣12個鄉鎮均有100畝集中連片示范點1個以上,雖然今年經歷了2個多月的高溫干旱,但是干部群眾積極采取抽水抗旱、魚兒集中到水源穩定稻田飼養等防旱抗旱措施,金秋時節迎來了稻漁豐收。

一、高度重視,全程服務有序推進

花垣稻田養魚歷史悠久,人民群眾習慣春耕插秧后在稻田投放魚苗,群眾參與積極性高。今年充分調研提前做好規劃,結合實際印發《花垣縣2022年稻魚綜合種養實施方案》,成立縣稻魚綜合種養工作領導小組,全縣12個鄉鎮相應成立以鄉鎮長為組長的工作小組,做到全縣一盤棋,明確全縣規劃、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并把稻魚綜合種養工作列入縣政府目標考核及鄉村振興考核任務。全縣稻田養魚2.1萬畝工作在農時節點內有序推進,其中雙龍鎮0.3萬畝,麻栗場鎮、民樂鎮、吉衛鎮各0.25萬畝,花垣鎮、邊城鎮、石欄鎮、貓兒鄉、補抽鄉各0.15萬畝,長樂鄉、龍潭鎮、雅酉鎮各0.1萬畝;在邊城鎮搞河村、民樂鎮土屯村、吉衛鎮白巖村、麻栗場鎮沙科及新科村,完成200畝集中連片示范點5個;全縣12個鄉鎮均完成至少1個100畝集中連片示范點,其中示范村有民樂鎮土屯村、斗拱村,麻栗場鎮沙科村,邊城鎮搞河村,吉衛鎮新寨村,石欄鎮子臘村等。

全縣整合涉農資金258萬元用于稻魚綜合種養田間工程(稻田進排水渠、魚苗購置)等建設,完成田間工程建設21000畝,其中混泥土保坎800畝,泥土夯實8000畝,原有土坎稀泥粘糊防水稻田11000畝,用薄膜及防逃網護坎稻田12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已修建好稻田排灌水渠20公里。稻田養魚推廣村的村委會大喇叭不遺余力宣傳稻田養魚,并直接推動和參與連片示范點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群眾稻田養魚積極性高漲。

全縣2.1萬畝推廣稻田按照農時節點完成24萬公斤魚苗(主要品種為鯉魚)投放任務,部分鄉村振興駐村后盾單位出資支持村民開展田間建設和購買魚苗。畜牧水產部門積極開展稻田養魚技術培訓,養殖前、養殖中全程開展技術培訓43期、培訓2017人次,通過培訓讓村民進一步掌握了田間基礎建設標準和田間稻花魚養殖實用技術,帶動了村民自發進行田間建設,自行購買魚苗發展稻田養魚,全縣稻田養魚如火如荼開展。

二、因地制宜,產銷銜接成效顯著

花垣屬于典型的山區縣,山間溪流眾多,水源豐富溫度適宜,稻田多在山間坪谷和緩坡平面處,洪水影響有限,適宜發展稻田養魚。水產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服務,科學指導養殖密度和魚兒飼喂事項,囑托村民稻田施藥事項,水質及PH質范圍,稻田開挖“漁溝”“魚溜”技術要求,田坎高度及進排水口的布置等,發放技術資料3000余份,全程事無巨細一一指導到位。今年3月開始至今,職能部門的稻田養魚技術培訓和宣傳工作一直不間斷地開展,累計先后在新花垣、團結報、新湖南、當代水產等報刊媒體發布30余篇文稿,進一步推廣提升了稻田養魚技術和知名度。

今年經歷了2個多月高溫干旱,農業農村、畜牧水產和水利等部門及時發放抽水機、水管以及尋找水源等措施,并全程派遣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科學抗旱,全力確保稻漁豐收。針對稻田不同情況精準施策,水源枯竭的稻田提前取魚,水源豐富的稻田穩定供水并把魚兒集中過來飼養至少3個月以上,保障稻田魚(稻花魚)品質,水源穩定的“稻花魚”畝產均達50公斤以上,實現了稻漁一田雙收。農業即要豐收也要增收,花垣著重打造稻花魚產業鏈,今后每年穩定推廣2.1萬畝以上稻田養魚,并結合人民群眾喜食稻田魚(稻花魚)傳統,推進稻田魚深加工,積極采用花垣“苗魚”“酸魚”等非遺工藝制作食品,借助湘西國家農業園區為平臺把產品推介出去,有效解決稻田魚產銷問題。同時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民樂鎮土屯村推出“正港黃金鯉”并做到鮮魚充氧包裝出售,邊城鎮搞河村推出“邊城稻花魚”,與此同時依托“十八洞”公共區域品牌,積極推出“十八洞稻花魚”品牌,進一步推介花垣稻田魚(稻花魚)出縣、出州、出省,乃至成為全國知名品牌。

來源: 龍江陵 龍秀超 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