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農業是關鍵,種業是“芯片”。日前,花垣縣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工作。2021年全國普查工作啟動以來,該縣高度重視并根據上級部署制定《花垣縣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施方案(2021-2023年)》,及時召開全縣普查技術培訓及動員會,縣成立領導小組和專家組,鄉鎮成立普查組,各司其職有序開展三年普查工作。

該縣經過半年多完成了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第一階段工作,進一步摸清了全縣巫陵牛(湘西黃牛)、湘西黑豬和武雪山羊等地方優良品種家底,為發展保護地方優良品種,助力農戶養殖致富奠定了基礎。特別是普查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該縣民樂鎮麻天華、李邦文等農戶飼養武雪山羊數量可觀。為進一步普查武雪山羊群體數量,工作人員克服困難,爬山涉水走村入寨,走遍全縣12個鄉鎮山羊養殖戶,通過緊張有序的普查登記和現場確認工作,掌握百余農戶養殖數千頭五雪山羊,武雪山羊群體數量呈現遞增狀態,即當地群眾俗稱的“本地山羊”。“這種本地山羊疾病少、繁殖快、易養活,每天放養山地吃草并做好寄生蟲防治存活率會很高,適應我們山區環境,我每年放養幾十頭即有數萬元可觀收入,還能顧家發展生產”,該縣響水村武雪山羊養殖戶龍炳文說道。

武雪山羊因主產于武陵山和雪峰山系故而得名,為當地群眾采用自群繁育方式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山羊品種,已有千百年飼養歷史。花垣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全縣林間草場和天然草場錯落有致,草地資源豐富,群眾自發飼養武雪山羊歷史悠久,當地市場價格穩定群眾喜食銷售暢通,是一項助農增收潛力巨大的傳統養殖產業。

據了解,武雪山羊體質結實,骨骼發達,毛粗無絨而短,體型較小,四肢較短,略呈長方形,尾短而上翹,四肢粗壯有力,被毛以白色居多,少數黑色、麻褐色, 公、母羊均有角,頷下有髯,公羊頸部有卷毛,少數母羊頸下有一對肉垂,一般體重30公斤左右,閹羊可達50多公斤,繁殖和生存能力強,適應山區放養環境。

來源: 楊建昌、梁建華、龍學斌、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