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的今天,萊特兄弟設計制造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試飛成功;2017年的今天,10:34 上海浦東機場,國產大飛機C919第二架及102架機騰空而起;這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逐步拉開全面試驗試飛的新征程。距離首架C919首飛的5月5日,過去了 226天。首飛過后,下一個挑戰,未來幾年,C919大型客機要完成全部適航驗證科目,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TC)獲得進入市場運營的資質。適航是航空器及其部件能在預期的環境中及限制條件下安全飛行(包括起飛和著陸)的固有品質,這種品質是通過合格的維修得以持續保持。適航是構成國家航空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機進入市場的通行證。適航的目的是保證飛行安全、維護公眾利益、促進行業發展。
統計數據表明,當今在運行的飛機的實際安全水平大于適航要求的最低安全標準。飛機實際的安全水平不能比適航要求的安全水平更低,否則事故概率將上升至公眾不能接受的程度,即每100萬飛行小時發生一次機毀人亡的事故。中國民航在8.24伊春空難前安全飛行了2102萬飛行小時,百萬小時的事故率不到0.05。目前C919的全面試飛工作才剛剛展開,未來幾年中,為了取得最終的適航證,取得進入航線運行的資格,C919要完成的試驗驗證項目要超過1000項,完成全部適航驗證科目需攻克六難關。一、安全關
試飛必然面臨著安全風險挑戰。特別是失速、顫振和自然結冰等高風險科目,即使是毫厘之失,付出的也將是沉痛的代價。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軍機還是民用飛機,試飛史上都曾出現過一些慘痛的重大試飛安全事故。2007年國外一架雙通道干線客機在試飛時,客艙突然嚴重減壓,導致6人受傷,其中2人傷勢嚴重。2011年國外一架公務機在進行起飛性能試驗時不幸墜毀,兩名飛行員和兩名試飛工程師不幸遇難。二、技術關
驗證手段、工具、技術,是大飛機研制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安全、高效地驗證一款飛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航空發展能力。通過ARJ21新支線客機適航驗證,我國先后攻克了鳥撞試驗、全機高能電磁場輻射試驗、閃電防護間接效應試驗等重大試驗技術難關,掌握了失速、最小離地速度、顫振、自然結冰、起落架擺振等關鍵試飛技術,形成了符合國際標準的適航審查程序、機制和體系,具備了噴氣式民用運輸類飛機適航審查能力,也為即將開展的C919大型客機適航驗證提供了全面支持。三、協同關
C919大型客機試驗試飛,是新時期我國航空的又一次“舉國工程”、系統工程,牽扯的產業鏈條長、行業條線多、專業部門多、機構區域多。如在六年多的試飛征程中,ARJ21新支線客機就先后飛抵過國內外的50多個機場。為提高試飛效率,C919計劃采用西安、東營等“雙基地”、多區域協同試飛模式,這對科學管理、創新管理提出新要求,對各專業、各部門、各區域、各單位如何更加積極地協同聯動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戰。四、人才關
伴隨C919試驗試飛的全面展開,我國民用飛機產業迎來干線與支線、單通道與雙通道“多型號并舉”,支線運營批產、干線試飛試驗、雙通道設計制造“多狀態并存”的全新局面。這既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重要進步,也對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凝聚人才、培養人才、保護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五、國際關
為更加有利于開拓國際市場,C919大型客機同時也向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提出適航申請并得到受理,但審定工作的細節尚未確定。以我國第一款向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提出適航申請并得到受理的噴氣支線客機ARJ21-700為例。該飛機自2003年起開始接受美國聯邦航空局適航審查,2014年完成美國聯邦航空局影子審查的現場工作,但到目前仍未取得其型號合格證。六、時間關
受我國適航驗證經驗匱乏、資源不足、體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約,我國ARJ21新支線客機曾經走過了六年多的艱難試飛歷程。經過ARJ21的開拓性實踐和帶動,目前我國民用飛機適航驗證條件有了顯著改善,但像沒有米字形跑道、特定區域特殊氣候數據等關鍵試驗設施、資源和條件不足的矛盾依然凸出。加之大量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帶來的試飛試驗工作的風險性等,都將大大增加驗證工作的不確定性,從而遲滯取證進度、給項目進展帶來巨大時間壓力。這次C919—10101架機的轉場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項目的科研試飛、取證試飛和運行試飛拉開了序幕,以及異地試飛和多地試飛的開始,同時還意味著中國商飛的安全質量工作又有了新的挑戰。文章由企鵝科學和科普中國聯合推出轉載請注明來自“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