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處理是對污泥進行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的過程。污水處理程度越高,就會產生越多的污泥殘余物需要加以處理。除非是利用土地處理或污水塘處理污水,否則一般的污水處理廠必須設有污泥處理設施。對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而言,污泥的處理與處置已成為污水處理系統運行中最復雜、且花費最高的一部分。
定義污泥處理是對污泥進行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的過程。污水處理程度越高,就會產生越多的污泥殘余物需要加以處理。除非是利用土地處理或污水塘處理污水,否則一般的污水處理廠必須設有污泥處理設施。對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而言,污泥的處理與處置已成為污水處理系統運行中最復雜、且花費最高的一部分。
污泥基本類型污泥是由原廢水中的固體物質和在廢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物質組成的。
原污泥(raw sludge):未經污泥處理的初沉淀污泥。二沉剩余污泥或兩者的混合污泥。
初沉污泥(primary sludge):從初沉池底排出的初沉污泥含有的固體物質濃度約為3%~8%(1%固體物質濃度相當于100mL體積的污泥中含有1g的固體物)。初沉污泥固體物質中有機物約占70%,因此初沉污泥極易變成厭氧狀態并產生臭味。
二沉污泥(secondary sludge):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排出的沉淀物。
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曝氣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種好氧微生物群體的絮狀體。
消化污泥(digested sludge): 經過好氧消化或厭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機物質濃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趨于穩定。
回流污泥(returned sludge):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區)分離出來,回流到曝氣池的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excess activated sludge):活性污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
污泥氣(sludge gas): 在污泥厭氧消化時,有物分解所產生的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氫、氮和硫化氫。俗稱沼氣。
來源及其分類污泥處理前,首先要了解污泥的分類,才能確定污泥處理的方法:
⒈自來水廠沉淀池或濃縮池排出的物化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有機與無機混合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⒉生活污水廠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親水性、微細粒度有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差,脫水性能差。
⒊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化和生化混合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混合污泥,含纖維體的脫水性能較好,其余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⒋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理法和化學法產生的物化細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細粒度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⒌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物化沉淀粗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粗粒度疏水性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很好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黃頭生 - 副教授 - 華北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