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3月8日,2018年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江蘇)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孫忠南/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眼下天氣越來越涼,而許多愛美人士卻只要風度不要溫度,不愿過早加衣。對此,許多長輩往往會說,“這樣會凍出關節炎,老了受罪“。那么,關節炎真的是凍出來的嗎?

據《健康時報》報道,人們之所以認為“關節炎是凍出來的”,主要是因為天氣變化、潮濕受涼會導致關節炎疼痛加重。隨著天氣變化,正常人體的生理機制會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對于患有關節炎的患者來說,因存在病變組織,不能及時隨天氣變化排出細胞中的液體,致使病變部位的細胞壓力比周圍正常組織高,就會引起病變部位的脹痛感。

《生命時報》指出,寒冷并非導致關節炎的原因。目前已有的證據表明,引發關節炎的三大因素分別是年齡、長期勞損和活動不當。人到40歲時,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關節炎的病理改變。一些過度使用的情況,如職業損傷、運動過量等,會使關節提前到達使用壽命,提早出現關節炎。

此外,《中國婦女報》還補充道,除了關節到達使用壽命會導致關節炎外,由于免疫系統紊亂而攻擊自身關節組織的行為也會導致自身免疫性關節炎;此外,還有因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化膿性關節炎。

針對關節炎患者,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醫生熊炎在接受《錢江晚報》采訪時建議,患者要注意秋冬季的保暖,適時帶上護膝;減少爬坡、樓梯運動;長距離跑步、抗拒性運動最好少參與;并結合相應的藥物治療。針對未患關節炎的人群,熊炎也給出了一些預防建議: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游泳。游泳時,人體關節不會受到劇烈的承重,且不易受傷;運動時應注意關節的保護,因為關節總在活動,受傷后的康復所需時間較長。

本文由山西省太原市第七人民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梁勇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多發骨折、骨盆骨折、關節內骨折及關節脫位的診斷、急診處理與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