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以前的江蘇睢寧縣沙集鎮的東風村,當地一句俗語:“路北漏粉絲,路南磨粉面,沿河燒磚瓦,全村收破爛”,整個東風村都沒有什么資源優勢,更缺乏特色產業。在這個人均沒有一畝地的村莊,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養豬、制作粉皮和回收一些加工廢舊塑料等。村里的環境污染也嚴重,有村民回想起來都說:“那時,村里到處都飄著黑煙,白襯衫都不敢曬在外面?!?/p>
被點燃的電商星星之火
東風村的改變是從2006年開始的,村里以孫寒領頭“三劍客”之稱的三名年輕人,在淘寶開起了淘寶店。起初他們只是銷售移動充值卡,兩個小時能賣出三十多張,這讓孫寒覺得經營網店是一門生意。2007年,孫寒在逛宜家時獲得靈感,開始調整網店的經營方向,進軍簡易家具,這個做法讓他一舉成功,當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70萬元。
孫寒的成功讓很多農民放下鋤頭,拿起鼠標,紛紛搭上電商這輛“快車”,東風村的家具電商呈現了裂變式地爆發增長,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如今,東風村的1180戶村民,五千多名村民中,家具電商生產企業就有207家,網店數量超過4000個。
前店后廠轉變為正規研發生產
跟很多農村電商不同,電商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同質化競爭和瓶頸。東風村一開始村民都是小打小鬧地采取前店后廠的方式開展電商,但現如今大部分的有實力的村民,都已經演變成正規生產。擁有自己的現代化廠房,工廠中還配備了專門的設計師,還跟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8個高校成立了睢寧縣家具設計研發園,助力家具電商的發展。
良好的配套和服務支撐發展
剛開始東風村發展電商時,村里并沒有快遞,店家們每天都要跑到30公里外的宿遷去送貨發貨。如今東風村已經高樓林立,改名成為東風社區,擁有聚集了三十多家大型連鎖企業的物流園,讓村民們發貨不需要出家門口。同時,村里成立的電商黨支部,形成“支部+電商”的模式,引領和規范電商的發展。為了解決村民電商發展之中的資金問題,還為他們解決金融貸款的問題,不讓資金問題制約村民發展電商的步伐。
2019年,電商的飛速發展讓東風社區的村民們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115萬元,全年網上銷售額達到30多億元。如今的東風社區,又開始了直播電商的探索,同時一些村民開始走上了跨境電商經營的道路,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東風社區還在努力擴大電商產業,期待以電商發展來實現鄉村振興。
下載鏈接:http://t.cn/RelAQ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