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ma Bryce

編譯:小蠶

編輯:Yuki

全球氣候變暖,在今天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然而,你是否想過:氣候變暖除了讓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我們不得不度過更煎熬的夏天之外,它還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餐桌上的糧食呢?

(圖片來源:PEXELS)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農業貿易縮水

在一篇最新發表的文章中,研究人員稱:假如當前氣候變化的局面沒有得到緩解,到2050年,全球關鍵的農業貿易網絡將急劇縮水。如果該預言應驗,將會波及到數百萬人的糧食保障問題。

研究人員主要考查了不同氣候條件對小麥、水稻、油菜籽和粗糧這四種全球范圍內重要糧食種類的影響。結合這些數據和經濟模型,研究人員評估了直至2059年,減緩氣候變化與否對于全球作物產量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又是如何反過來作用全球貿易的。

(圖片來源:PEXELS)

研究人員表示,假如全球氣溫升高至比前工業化水平還要高2℃甚至更多,適合糧食作物生長的區域面積會越來越小,國際貿易也不得不局限在世界上少數一些地區。這樣的局面將導致未來的農業,糧食生產不再是多元化而是集中化,作物于是變得更容易受到干旱、洪澇和疾病暴發的侵害, 數百萬人的糧食保障問題也因此變得岌岌可危 。

與日俱增的擔憂

若將農業、經濟和氣候數據整合進同一個模型,研究人員發現,直至2030年,貿易基本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但是若將考查時間延至2040年,在氣體排放并未減緩的情況下,氣溫升高2℃或者更多,對于那些關乎人類營養來源的重要的糧食作物,比如小麥、大豆和水稻等,主要負責向全球出口這些產品的國家的數量將會減少。

研究人員接著將數據拆分成國家細化考慮,發現國家的生產力會隨氣候變化出現大幅度跳動。比如,美國2015年四種經濟作物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貿易總額的30%;假如氣溫升高超過2℃,到2050年,該比例僅為2%。但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減緩的話,國家的生產力會得到改善,但該比例仍會降至10%。

(圖片來源:pixabay)

與之相反的是,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著許多適應不同農業類型發展的生物群落并存。因此,雖然2015年中國這四種經濟作物的出口額比例僅為全球貿易的1%,但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中國的出口量反而會出現大幅增長趨勢。另一方面,研究也顯示,由于不斷擴大的人口數量和惡化的農業環境,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區域將會成為最依賴進口的地區。

趨于單一發展,農業生態脆弱

另外,研究人員也指出,這幅不斷集中化的糧食貿易前景圖很有意思地與世界農業多元化的悠久歷史不謀而合。多元化的歷史使得人們更容易獲得糧食,我們的農業系統更有適應性。而 失去這些特征的糧食體系,在面對氣候變化和全球人口增長雙重壓力的時候,瞬間便喪失了應對這些問題的能力 。

(圖片來源:pixabay)

該研究通過非一般的視角思考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全球效應,為呼吁人們減緩氣候變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由。因為它不僅僅可以保障農業產量;至關重要的是,同時它也守護了貿易,這個當代糧食保障的基石。

看來,現在再不抓緊“低碳”,以后可能連吃個飽飯都會變成奢侈的事情了。

排版:大慶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文獻:

1.http://www.anthropocenemagazine.org/2018/09/higher-emissions-could-create-a-more-centralized-and-hence-precarious-global-food-trade-network/

2. Luciana L. Por?rio, et al. Economic shif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rade due to climate change. PALGRAVE COMMUNICATIONS, (2018) 4: 111

文章來源:

http://www.anthropocenemagazine.org/2018/09/higher-emissions-could-create-a-more-centralized-and-hence-precarious-global-food-trade-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