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將舉辦第36期活動

“希望的田野”

本期演講嘉賓

吳吉明

北京土木建筑學會副秘書長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更有溫度的鄉土建筑》

吳吉明采訪視頻:

“我對鄉村的理解都是從我的旅行生活開始的。”吳吉明不僅是一名建筑師,10年前,他曾經作為新浪的第一批博客主和微博主,去過很多的地方。他喜歡通過攝影把美景分享給他人,在這個過程中,吳吉明發現,最能觸動他的地方是鄉村。“每個鄉村都有自己非常鮮明的特色和特點。而且在鄉村中你可以看到最淳樸的村民,最淳樸的鄉情。”

江南水鄉 | 吳吉明

作為鄉村組成的一部分,承載著鄉民生活的一座座“ 土房 ”也引起了吳吉明的興趣。他認為中國其實有非常多的優秀民居形態,這些民居形態和其組成的居住空間,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當地的氣候、環境、習俗相契合,是由當地的鄉民通過成百上千年累積下來的。近些年來,越來越多人有回歸鄉村感受自然的愿望,吳吉明覺得,這可能是當下鄉村發展和復興的良好機遇,他希望能讓那些充滿傳統智慧的“土房”,一改陳舊殘破的現狀,重新煥發生機。

“人與自然和諧相生,始終是我們建筑學非常關注的一點,尤其在鄉村建設中,如何保護原有的這種自然狀態,并且讓這種建設更加可持續,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點。“在吳吉明所在的北京土木建筑學會,也有很多抱有相同想法的設計師,他們在鄉村建設項目中,不僅局限于為鄉民改個能居住的屋子,而是通過建造和改良當地特色的建筑, 在改善鄉民的生活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保護當地文化不會斷層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文化定力,當你看到一個房子好你就搬過來,可能這個地方就建了一個歐洲小鎮,那個地方就建了一個羅馬古城,但是這些狀態和環境并不是這個地區和地域所特有的、所應該的,也許你就迷失了自我。”

懷柔區九渡河鎮局里村 | 北京建院

鄉村建設是繁瑣和辛苦的,在實際工作中,建筑師需要和每一戶人家溝通交流,解決一個個細節。但同時,鄉村建設也是快樂的,當問到在鄉村建設中最打動人心的瞬間,吳吉明回答,“當你不斷地把這些要求完成,最終大家露出微笑的時候,我覺得那種滿足感和自豪感是非常特別的。”

7月24日,歡迎來“我是科學家”,聽吳吉明講鄉村建筑的故事。

監制&策劃:吳歐

編輯&撰稿:小米

排版:尹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