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到如何判斷肥胖。
(一)
按照發病機制可以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其中單純性肥胖占主要。如果是繼發性肥胖,要積極配合臨床醫生治療原發病喲!
按照肥胖分型分為:中心型肥胖、外周型肥胖。
(二)肥胖是健康殺手......
肥胖已成為一種全球性“流行病”,全球人口的平均體質量指數(BMI)正逐漸增加。
肥胖可導致較高的早期死亡風險,并增加總體死亡率。與各種慢性病發生相關,包括糖尿病、 腦卒中、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呼吸系統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骨關節炎和膽結石等。甚至還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相關。此外,肥胖對個體可能產生不良心理和社會后果。多項調查研究顯示有超過200種與肥胖相關的共存疾病。
(三)原因
肥胖的原因:遺傳因素、生命早期營養因素、環境因素、社會經濟文化因素、政策因素、飲食收入過量運動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飲食因素。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已經成了大家抗拒不了的愛好:火鍋、快樂肥宅水、燒烤、雪糕、甜點.........
(四)
《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提出針對肥胖人群采取全生活方式管理。
全生活方式管理:是指對超重/肥胖者同時實施多種生活方式干預策略,主要包含飲食管理、體育鍛煉和行為干預3個要素。
1、醫學減重干預方法種飲食的選擇有很多,這里介紹的限能量膳食(CRD),飲食原則:
(1)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是指在目標能量攝入基礎上每日減少能量攝入500~1000 kcal(男性為1200~1400 kcal/d,女性為1000~1200 kcal/d),
(2)或較推薦攝入量減少1/3總能量
(3)每日總能量攝入量不應低于1000Kcal。
注意:一般6個月內體重降低5%~15%;重度肥胖者可減重20%。
2、碳水化合物占每日總能量的 55% ~ 60%,脂肪占每日總能量的25% ~ 30%。
3、CRD是有效的體重管理方法,能夠減輕肥胖者體重、減少體脂含量,進而減輕機體炎癥反應、降低代謝綜合征組分、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改善睡眠質量并緩解焦慮 。
4、三餐合理分配:早餐27%、午餐49%、晚餐24%
應該午餐量大于早餐大于晚餐;動物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多的食品盡量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晚上清淡為主,含糖量低且利于消化。
6、合理的烹調方式
蒸、煮、燉、汆等,忌用油煎、炸的方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八條平衡膳食準則:
準則一 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準則二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準則三 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
準則四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準則五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準則六 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準則七 會烹會選,會看標簽
準則八 公筷分餐,杜絕浪費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問題:食物選擇單一、運動過少、油鹽攝入過多、糖酒不限量等。
飲食:
(1)食物種類建議每天攝入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與蛋類、大豆堅果類.
(2)鹽:小于5克/天;建議:使用控鹽勺,少吃零食、加工食品。
(3)糖:25克/天;建議:不超過50克/天,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減重人群不建議額外攝入糖哦。
(4)油:25-30克/天;建議:最好使用標有數量刻度的油壺。減重人群的油建議控制再10-15克/天。
(5)酒精:減重期原則上不建議飲酒。若成人偶爾飲酒,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
摘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6)合理控制體重運動必不可少。
敬請期待下一期......
本文相關數據摘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
本文部分圖片摘自網絡
來源: 重慶市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