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便秘病位在大腸,也與五臟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和密切相關,不妨選擇茶飲配合穴位來保健。
熱結、氣滯便秘
茶飲:大便干結、口干口渴、心煩不安等,宜泄熱通便,取火麻仁6克、羅漢果10克、牛蒡子6克水煎,稍涼后調入蜂蜜,每日1~2次。
大便難出或不爽、胸脅滿悶、噯氣頻作、易躁易怒等,宜行氣通便,取陳皮6克、佛手10克、萊菔子6克水煎,蔥汁調服,每日1~2次。
穴位:可按揉支溝穴(腕背橫紋中點直上3寸),每次3分鐘,每日1~2次。氣滯便秘者可配合按揉天樞穴(臍中旁開2寸),每次5分鐘。
陰虛、血虛便秘
茶飲:大便如羊屎狀、心煩失眠、潮熱盜汗、形體消瘦等,宜養陰通便,取桑葚10克、黑芝麻10克、玄參6克水煎,加白糖少許,每日1~2次。
大便干結、失眠多夢、面黃唇白、頭暈目眩等,宜補血通便,取當歸8克、柏子仁10克、桂圓肉6克水煎,代茶飲用,每日1~2次
中醫認為便秘病位在大腸,也與五臟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和密切相關,不妨選擇茶飲配合穴位來保健。
熱結、氣滯便秘
茶飲:大便干結、口干口渴、心煩不安等,宜泄熱通便,取火麻仁6克、羅漢果10克、牛蒡子6克水煎,稍涼后調入蜂蜜,每日1~2次。
大便難出或不爽、胸脅滿悶、噯氣頻作、易躁易怒等,宜行氣通便,取陳皮6克、佛手10克、萊菔子6克水煎,蔥汁調服,每日1~2次。
穴位:可按揉支溝穴(腕背橫紋中點直上3寸),每次3分鐘,每日1~2次。氣滯便秘者可配合按揉天樞穴(臍中旁開2寸),每次5分鐘。
陰虛、血虛便秘
茶飲:大便如羊屎狀、心煩失眠、潮熱盜汗、形體消瘦等,宜養陰通便,取桑葚10克、黑芝麻10克、玄參6克水煎,加白糖少許,每日1~2次。
大便干結、失眠多夢、面黃唇白、頭暈目眩等,宜補血通便,取當歸8克、柏子仁10克、桂圓肉6克水煎,代茶飲用,每日1~2次。
穴位:可按揉涌泉穴(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每次5分鐘,每日1~2次。
陽虛、氣虛便秘
茶飲:大便艱澀難出、小便清長、四肢不溫等,宜溫陽通便,取高良姜6克、牛膝6克、肉蓯蓉10克水煎,每日1~2次。
排便困難、便后乏力氣短,宜益氣通便,可取黃芪10克、生白術10克、枳殼6克水煎,每日1~2次。
穴位:陽虛便秘者可選腎俞穴(脊椎兩側兩指寬處,與肚臍平齊),氣虛便秘者可選關元穴(臍中下3寸)按揉各3分鐘,每日1~2次。
血瘀便秘
茶飲:大便困難、腹部疼痛、常有外傷或手術史者,宜活血通便,取當歸6克、桃仁10克、郁李仁10克水煎,加紅糖少許,每日1~2次。
穴位:可按揉支溝穴(腕背橫紋中點直上3寸)、膈腧穴(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兩指)各3分鐘,每日1~2次。
來源: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