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發布的《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結核病例987萬,發病率為127/10萬。而在中國,2020年結核病新發患者約為84.2萬,其發病率為59/10萬,我國發病數在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位列第2,約占8.5%,僅次于印度(259萬)。結核病仍然是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結核病,又稱為“癆病”,提到“癆病”大家便可聯想到魯迅先生筆下人血饅頭的故事、《紅樓夢》中弱不禁風的林妹妹。1882年3月24日,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霍發現了結核病原菌,由此3月24日并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人們也開始對結核病有了更深的認識。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可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慢性傳染病,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80%以上結核病發生在肺部,也會侵及除指甲、頭發、牙齒外的人體其他器官。肺結核可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或吐痰時的飛沫傳播給健康人。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罹患結核?。?/p>
當出現咳嗽(或伴有痰、血)、咯血、胸痛、午后低熱(37.5-38°C)、盜汗(睡眠中出汗)、乏力、體重減輕等,癥狀持續兩周以上,便需要引起重視,并盡早到當地的醫院進行系統檢查。
來到醫院,通常會進行胸部X線或CT以及痰涂片、痰培養等。其中痰培養是肺結核診斷的金標準,培養過程大概需要2-8周的時間。WHO建議使用快速的分子診斷技術,例如 Xpert MTB/RIF和 Xpert MTB/RIF Ultra等。
然而,在全世界仍然有將近1/3的結核病人沒有被確診或報告,在難以診斷的結核(幼兒、艾滋病毒攜帶者和肺外結核)中,漏診或漏報的情況尤其突出。產生這些的原因包括痰液中的細菌量偏少、標本收集難度大、病原學陽性檢出率低等。診斷的困難也讓人們意識到對這些人群需要更有效的非痰結核病診斷方法。
這項檢測,可以在兩小時內快速診斷結核病
近日,Tony H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超靈敏的CRISPR/Cas12a熒光檢測系統(CRISPR-TB),通過檢測血液樣本中的Mtb-cfDNA(結核分枝桿菌-病原體游離DNA)靈敏診斷TB,該成果發表于柳葉刀雜志。
該研究通過檢測來自非艾滋病毒感染的兒童和成人血液樣品(Eswatini隊列),及處于嚴重免疫抑制狀態狀態下的艾滋病毒共感染兒童縱向樣本(PUSH隊列),表明CRISPR-TB介導的超靈敏血液Mtb-cfDNA檢測有望提高兒童結核和艾滋病毒相關結核的診斷率,并具有早期診斷結核、評估結核進展和快速監測結核治療的潛力。
這項研究表明,CRISPR-TB有望幫助臨床醫生快速準確地識別結核病,包括難診結核,并在兩小時內就可以提供結果。此外,該技術也有預測結核病的進展、監測治療的潛在價值。
CRISPR-TB通過分析血液Mtb-cfDNA診斷結核病(圖片編輯來源Lancet Microbe)
結核病雖然不是腫瘤,但與癌癥卻有著密切的關系結核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能傳染的癌癥”,這只是為了說明其可怕之處,結核本身不是癌,只是一種傳染病。但實際上,結核病與癌癥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有研究表明,結核病是癌癥的獨立危險因素,既往的結核病可能會增加肺癌和一些肺外癌癥的風險,包括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食道癌、頭頸癌、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癌癥等。特別是診斷出結核病后的頭兩年,患癌癥的風險最大,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居高不下。
一些隊列研究表明,結核病患者的癌癥發病率從7.2%到11.6%不等,在中國高度流行的地區,約有5%的癌癥患者曾患過結核病。
肺結核和肺癌的共存,更需要引起重視
目前,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多,占惡性腫瘤的首位,一般就診時便已經是晚期。臨床上每年都能碰到許多患者在治療結核期間發現合并有肺癌,也有患者確診肺癌后查出了結核。這是由于肺結核與肺癌在臨床表現和影像學上有著相似之處,故易誤診、漏診,從而延誤治療。
肺結核與肺癌的共存有三種可能的解釋:結核病增加肺癌風險,肺癌導致結核病重新激活,或者這兩種疾病偶然共存。
1. 結核病增加患癌風險:這可能是由于結核病導致的慢性炎癥狀態,損害了T細胞介導的免疫,從而促進癌癥的發展。有研究發現,肺結核患者發生肺癌的可能性是健康人的10.9倍。
2. 肺癌導致結核病重新激活:由于大部分癌癥患者都是老年人,他們的免疫功能相對低下,而且手術、放化療、藥物的使用等也會對機體的免疫力造成損害,因此合并肺結核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侵襲性肺癌侵襲鄰近的陳舊性肺結核病灶時也可能導致結核病的復發。
3. 偶然共存:在結核病和肺癌同時流行的地區,其共存也可能是巧合的。
4.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應警惕癌癥與結核病之間的關系,及時準確地判斷結核與肺癌是否并存,這對選擇治療方案、降低經濟負擔以及改善預后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肺結核和肺癌如何做到早發現?
合并肺結核和肺癌的臨床診斷依賴于感染癥狀、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和病原學檢查,兩者共存時十分難以鑒別,這對臨床醫生來說是一個挑戰。上文我們已經提及了肺結核的癥狀及診斷方法,在這里不做過多贅述。
至于肺癌,如果出現了持續咳嗽、氣短、痰血或咯血、胸痛、突然消瘦的癥狀,以及一些肺外轉移的表現,特別是長期吸煙的老年患者,更應引起重視,及早去醫院進行排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過陳舊性肺結核的患者,應每年定期復查,警惕肺癌的發生。此外,抗結核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患者,應高度懷疑是否合并有肺癌的可能。
肺結核和肺癌同時存在,怎么辦?怎么治療?
治療肺結核和肺癌,應該因人而異,以搶救生命為主。如果是非活動期結核,以治療肺癌為主,但一定要同時監測肺結核,因為手術、化療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會導致結核分枝桿菌的重新激活。而如果是活動性結核,一般先開展抗結核治療,以便后續肺癌的治療,抗結核治療并不影響化療效果,也不會增加化療的不良反應。
具有手術指征的肺癌合并活動性結核患者可在痰涂片陰性后選擇手術治療,圍手術期行抗結核治療不會增加額外的術后風險。醫生應根據病人機體的耐受情況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決定其個性化治療方案的使用,同時勸導患者戒煙,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痛苦。
結核病該如何預防?
結核病固然可怕,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完全是可防可治的,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肺結核呢?措施包括了:
1、對新生兒預防接種卡介苗疫苗。
2、平時要經常開窗通風,盡量減少公共場所的活動。
3、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私人用品不要共用,經常地更換衣物,定期消毒。咳嗽、打噴嚏時應及時捂住口鼻,不要隨地吐痰。
4、積極鍛煉,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心情愉快。
而一旦不幸感染結核桿菌,只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地進行抗生素的規范化治療,大部分結核患者都能夠治愈。
作者介紹: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 檢驗科副主任,德國醫學博士,美國納米醫學博士后,臨床檢驗診斷學學術型碩導,從事檢驗醫學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疾病生物標志物和體外診斷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參考文獻:
1.Huang Z, LaCourse SM, Kay AW, et al. CRISPR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NA in adults and children, including children with HIV: a molecular diagnostics study. Lancet Microbe. 2022 Jul;3(7):e482-e492.
2. Pai M, Behr MA, Dowdy D, et al. Tuberculosis. 2016 Oct 27;2:1607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17)[J].新發傳染病電子雜志. 2018,3(1):59-61.
4.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22版) [J] . 中華醫學雜志. 2022,102(23): 1706-1740.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46387. License: CC BY-NC-SA 3.0 IGO
6. Ho LJ, Yang HY, Chung CH,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secondary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2021 May 7;16(5):e0250531.
7. Shen BJ, Lo WC, Lin HH. Global burden of tuberculosis attributable to cancer in 2019: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estimates.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22 Apr;55(2):266-272.
8.Chen GL, Guo L, Yang S, Ji DM. Cancer risk in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a high endemic area. BMC Cancer. 2021 Jun 9;21(1):679.
9.Ho JC, Leung CC. Management of co-existent tuberculosis and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2021 Jun 9;21(1):679.
10.Chai M, Shi Q. The effect of anti-cancer and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s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active tuberculosi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Cancer. 2020 Nov 19;20(1):1121.
11.Yu YH, Liao CC, Hsu WH, et al. Increased lung cancer risk among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J Thorac Oncol. 2011 Jan;6(1):32-7.
來源: 浙江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