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22新春專家新型智庫強國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由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主辦。“新春專家新型智庫強國論壇”又稱“新時代萬壽論壇”,也是自2018年以來連年舉辦的第五屆智庫論壇。

論壇由國家公務員局原副局長(副部長級)、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理事長楊春光主持。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為論壇題詞—“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柴海濤,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司長高俊才等專家出席并發表了演講。

張伯禮院士以視頻連線方式,發表了題為“從中醫藥抗疫談文化自信”的演講。他表示,中醫抗“疫”,歷史悠久。中醫對于疫病的認識,在防治疫病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能在一次次“抗疫”中轉危為安,靠的就是中醫藥。在我國疫情防控的三個階段中,特別在奧密克戎變異病毒的防治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用,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此次臨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就是在古典醫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的。

張伯禮說,要加強研究論證,總結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理論和診療規律,組織科技攻關。既要用好現代評價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幾千年的經驗,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的療效。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李毅中在題為“大變局新形勢下工業制造業的使命擔當”的演講中表示,要正確認識、準確把握大變局新形勢下我國工業發展的問題和挑戰。當前國際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要再次審視我國工業發展的問題挑戰,須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基礎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穩經濟穩增長,工業要充分發揮帶動支撐作用。要總結經驗應對變化,指引未來實踐運用。

李毅中說,建設制造強國“十四五”要有新進展新突破,要提高創新能力,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攻克“卡脖子”痛點,提升產業鏈安全性和現代化,增強工業競爭力和應變力;深入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面推行綠色低碳,要認真落實“雙碳”,調整優化結構;要提升優質制造,“提品質、增品種、創品牌”應從生活資料擴展到全部工業產品;要提升工業領域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優勢產業。

吳忠澤、柴海濤、高俊才分別以“擔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制度型開放是推動‘雙循環’戰略的新動力”、“高質量地鄉村振興與糧食安全問題”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國家公務員局原副局長(副部長級)、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理事長楊春光在主持發言時表示,此次論壇旨在深入探討在當前特別嚴峻的國際局勢和特別艱難的疫情形勢下,充分發揮學會專家智庫作用,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科技創新發展服務,為會員企業家服務,集納智慧,攻堅克難,趟出路子,破局發展,更扎實地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論壇結束后,召開了“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第五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按照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及民政部要求,依照學會章程規定,審議并通過了相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