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新時代新征程。日前,《長沙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對長沙“十四五”時期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未來幾年將結合本地實際,實施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五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抓好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科學素質開放交流合作等五項重點工程,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性工程。春節后首個工作日,長沙再次吹響了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大力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在全市營造崇尚創新社會氛圍,顯得尤為重要,有著重大意義。
五年目標 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8%
新聞回放
2021年1月,中國科協發布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這意味著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此次調查顯示,長沙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13.5%,高于湖南省和全國平均水平,與長沙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未來目標: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公眾具有科學素質的比例至少要達到10%。而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并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盡管“十三五”期間,全市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高,超過了既定目標10%,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與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差距。因此,此次出臺的《方案》結合長沙實際發展情況,提出“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8%,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的新目標。
“全國和湖南省2025年的目標都為超過15%,《長沙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明確,長沙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高于全國平均值20%,據此測算,我們提出了超過18%的目標?!薄斗桨浮窢款^單位市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十四五”時期長沙高質量發展規劃體系的重要內容,《方案》的實施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自身發展密切相關,從組織、機制、條件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對重點任務進行了責任分工,強調市政府統一領導,市科協牽頭協調,市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各區縣(市)政府加強實施管理,共同推進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具體來看,在加強組織領導方面,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本地區總體規劃,將公民科學素質工作列入對區縣(市)考核內容,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層層推動各地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五項行動 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各有側重
新聞回放
2021年3月,第38屆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舉行,1000多件作品參與角逐,如路面智能積水位警示裝置、防止道路“潮汐”現象的智能道路標線、避免喝水時被燙傷識溫杯等。一個月后,2021年長沙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又火熱開展,454支隊伍現場創意PK,參賽項目創意均來源于生活,如垃圾分揀機器人、盲人出行頭盔、綜合智能滅火機器人等。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主題舉辦了超300項重點科技創新和科普類活動,直接參與的公眾超300萬人次。
未來行動:在國家和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的總體框架下,長沙結合實際明確著力協同社會各方,在“十四五”時期實施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五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推動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抓好青少年群體的科學素質提升,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就會有更高質量的人才支撐。長沙將重點實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計劃、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等。細化舉措包括:將科學家精神及科學精神融入課程與教學,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指導和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全面落實科學課程標準,在中小學開齊開足科學課程;把自然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將科技實踐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推動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和創業就業基地;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等活動,探索科技創新后備人才貫通式培養模式等。
對農民群體,將通過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等,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民隊伍;重點打造5個以上鄉村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建立農民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落實新型職業農民評價管理辦法,對新取得初級、中級、高級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一次性補助;探索科技小院、專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
此外,對產業工人,通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發揮企業家示范引領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發揮職教集團、技工教育集團等職業教育引領作用,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到2025年,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對老年人,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強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等,重點提升老年人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推進市老干部(老年)大學提質擴容,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舉辦不同類型的老年教育機構。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強化對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實施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行動計劃、在考核中強化科學素質要求等。
五大工程 發揮重點實驗室等高端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
新聞回放
2021年9月,一場校園科普游園會在湖中社區望月湖二小舉行。水果能發電,氣球在布滿釘子的板子上按壓都不會被扎破,親手制作的液壓機械臂在液壓針筒控制下轉動自如……孩子們在體驗中感受科學魅力,感嘆“原來科技這么有趣好玩”。這只是該社區利用“科普e站”開展的常態化科普服務活動之一。近年來,長沙加強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目前全市建成社區“科普e站”(科普館)38家,通過“三社聯動”推動“科普e站”信息化落地應用,科學傳播的“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
未來舉措:根據《方案》,長沙在“十四五”時期將抓好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科學素質開放交流合作等五項重點工程。值得關注的是,長沙將推動優質科普資源開發開放,如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工程中心(實驗室)、科技社團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和其他科技類設施;充分發揮天文臺、野外臺站、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高端科研設施的科普功能;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對公眾開放研發機構、生產設施(流程、車間)或展覽館等,推動建設專門科普場所;組織開展科普研學旅游,促進科技場館與科普基地等科普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共建共享。
此外,長沙還將通過實施繁榮科普創作資助計劃和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等,建設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絡,培養科普創作領軍人物。加快建設各類主題科普公園、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農村和社區科普館等科技、科普活動場所。推廣群眾點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派單、科技志愿服務隊伍接單、群眾評單相貫通的工作模式。推進科學傳播職稱評定,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設立科普崗位。
科學素質開放交流合作方面,通過助力長株潭都市圈發展、促進“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和拓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渠道,搭建開放合作平臺。如創辦長株潭科技論壇,推動長株潭協同創新共同體以及“大科普”生態圈建設;推進科技教育場館、科普專家資源、科普活動資源區域協作共享。
“下一步,市科協將繼續認真履行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單位職責,綜合協調各地各有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優化科普服務供給,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范化建設和區域化合作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奮力建設現代化新長沙提供基礎支撐?!笔锌茀f黨組書記、副主席李范坤展望道。
來源: 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