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正在喝無糖可樂的這個男人,是我領導的領導,我們叫他強哥。
他每天都是這樣,拎著桶裝的可口可樂零度上班、開會、見客戶,辦公桌下面還常年囤著三四桶存貨。
我大概十年前吧,就只喝零度可樂了,一天大概要喝三升左右吧。
像我這么關心領導的人,我決定親自去問問強哥,這么個喝法兒,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強哥:
我喝可樂呢,是因為喝可樂可以讓我喝更多的水。
這怎么越聽越不對勁,這怕不是“可樂依賴癥” 、喝可樂上癮了吧?
其實,像這么喝可樂的,強哥當然不是個例……你看這還有其他更極端的典型。
那,本期咱們就來八卦一下無糖快樂水上癮這事兒。
這里是萬物BB機,本期沒有恰飯,可口可樂你要是看到了,記得給我打錢!
首先,無糖可樂仍然是小甜水兒,主要是因為它里面添加了甜味劑,用來替代或部分替代糖。
作為可樂的深度愛好者,強哥已經精準地記住了幾代可樂的味道變化。
強哥:
最開始國內是有健怡和清怡這兩種,然后健怡最開始是比較普遍的。但我覺得健怡的那個代糖呢,喝起來有一種金屬味,就是和有糖的可樂呢,那個味道差距是比較大的。
為了迎合減糖需求,也為了平衡成本和口味,這些年可口在不少產品中用過糖精和安賽蜜。而他們從1983年起推廣的阿斯巴甜配方,沒有了早期甜味劑的金屬殘留味兒,現在已經是廣泛應用的主要增甜成分了。
上述這些甜味劑都是人工合成的,也都通過了聯合國食品添加劑委員會的安全評估。
關于它們的毒理學研究,始終在反復拉鋸,也有說法猜測這是代糖和蔗糖產業在互黑。
可不管怎么說也是添加劑,喝多了也難保不出問題吧?
就拿阿斯巴甜舉例,我國允許其在碳酸飲料中的最大添加量是600mg /升,按這個標準算,強哥每天喝3升的量,也就是超不過1800mg。確實還達不到FDA和esfa建議的人體最大攝入量。
可是,可樂里又不只加了阿斯巴甜一種甜味劑。
光看強哥每天超出人體常規需水量的這么一兩大瓶,我總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
強哥:
有了零度之后呢,有一段時間是礦泉水配合著零度一起喝。因為現在那個一個兩升裝的一個可樂的價格,已經跟礦泉水的價格差不太多了,所以干脆就喝可樂了,就現在也很少喝礦泉水。
我覺得就是因為它有氣兒,有碳酸,所以它入口的時候呢,比礦泉水呢更順一些。
為什么喝可樂的量能這么大、甚至越變越大?
是因為可樂口感“更爽”?因為可樂加的咖啡因?還是單純嗜甜?
根據可口可樂公開的說法,每聽健怡里加了11mg的咖啡因,比普通有糖可樂稍微低些。
我們暫且拿這個比例估算,強哥喝的這些可樂里,應該總共也就一百多毫克的咖啡因,和一杯美式的水平差不多。
也就是說,無糖可樂里的咖啡因,確實算不上很多。
強哥:
雖然我喝這么多的可樂,但其實我是不怎么喜歡喝咖啡的,我喝一點點咖啡就會睡不著覺。
這么看……似乎強哥喝可樂還沒喝出咖啡因耐受性,也還沒表現出咖啡因成癮。
強哥:
包括在之前呢,也曾經因為各種原因吧,有過可能一個月的時間里邊就是不喝可樂只喝水,在我看來并沒有什么變化,就是也沒有什么成癮的反應。
但是最后為什么又選擇了繼續喝可樂?咱也不敢多問,只好替強哥翻翻資料了。 不翻不知道——反倒是無糖飲料里的這些代糖成分,它們觸發上癮的可能性總在被忽略。
當人類吃甜食喝甜水,甜味物質會刺激味覺受體,并將信號投射到大腦分管食欲、生理反射和能量穩態的區域,讓你覺得精神快樂、肉體滿足——這個過程就叫“食物獎勵刺激”。
問題就在于,甭管是人造的還是天然的代糖,它畢竟不是糖。
這不就有研究推測,甜味劑是能激活獎勵刺激,但正因為0卡或接近0卡,身體獲得不了糖帶來的能量反饋,也就無法被滿足。
就是說,爽了,但又沒完全爽。
你會渴望更多的甜水和甜食作為補償,又始終欲求不滿。這也就是為啥無糖飲料會讓人越喝越多。
而甜味劑比天然糖的甜度高出幾百上千倍,感受快樂的神經持續被超正態刺激,都已經“皮實”了,自我控制機制一但被推翻,上癮就可能停不下來了。
甚至這還有一項實驗,把甜味劑和可卡因放在一起對比,結果你猜怎么著,小白鼠對糖精竟然比對毒品都上癮?!
鑒于強哥十年來幾乎沒停過可樂,我決定也讓強哥當一把小白鼠,強制性戒斷半個月看看會怎樣。
就在等強哥戒斷結果的這十天時間里,我又研究了一下甜味劑對代謝的影響。
因為,包括強哥和我在內、很多人選擇無糖飲料和食品的普遍初衷,就是規避糖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但強哥沒有看過這些新聞嗎?
這些喝代糖喝出糖尿病的,又是怎么回事?
強哥:
有些人會有這些問題,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這些問題。我喝這么多的可樂呢,我覺得我比較健康,也不代表著我認為所有人這么喝都健康。
既然已經有這么多新聞擺在眼前,那這個真兒還是有必要較一較的。
初中生物大家都學過,當你喝下普通的有糖可樂,身體吸收糖分引起血糖升高;這個時候,胰島素的分泌,會幫助機體細胞消耗血液中的糖用來產能,把血糖調控到正常水平——這就是糖代謝的過程。
那使用了甜味劑的無糖可樂呢?
還記得剛說過的味覺受體嗎?其實,無糖可樂中的甜味劑,也會促進胰島素分泌,觸發調節血糖的過程。
如果還是單純認為,代糖反正又不是糖,屬實是有點想簡單了。
盡管無糖飲料不會直接讓血糖上升,但這東西很可能會讓你越喝越多。
想象一下,胰島總能接到甜味劑發來的工作消息,以為有活要干,加班釋放胰島素。 長此以往,身體處理糖分的整個項目組就會亂套。
而近幾年的一些研究和實驗,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結論: 持續攝入人工甜味劑,可能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或誘發“胰島素抵抗”的癥狀。
具體就體現為,再怎么分泌胰島素,都不咋好使、甚至完全不好使了。糖分無法被細胞正常消耗、血糖會持續積累增高——而這些表現,已經是二型糖尿病的前期癥狀了。
強哥:
這么多資料有沒有個準話,是不是喝零度早晚得糖尿病?
……其實也不是。
上述援引過的那些研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要么實驗請的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要么缺乏長期、連續的健康追蹤;要么沒有解釋導致癥狀的具體原理……
盡管在2020年,《歐洲流行病學》雜志上發表過新的分析結果,基于10年隨訪和三萬多組數據,更系統地支持了 消費甜味劑與身患糖尿病間的相關關系。
但研究畢竟是基于現象、不斷探尋的過程。而飲食習慣、體質差異,這些因素都是多元復雜的。
我們也只能說,身體出了問題不能只賴給代糖,但代糖絕對不是張免死金牌。
關于代糖可能帶來的風險,已經嗶嗶了這么多。 想要盡量健康、又實在想吃點甜的快樂快樂,到底還能不能選、該怎么選無糖食品和飲料了?
為了強哥的健康,我們找到了知名營養師顧中一:
強哥每天用零度代替水,這OK嗎?
這當然不好呀,雖然對血糖的直接影響不大,但是,對有益菌群還有磷鈉這些電解質還都沒考慮呢。
無糖飲料正確飲用方法是什么?
最正確的當然就是不喝啦,其次就是搭配一小時的運動......開個玩笑,最重要的還是定量,通常來說,一個人一天就算攝入25g真的糖也沒什么影響,我個人建議平時偶爾喝喝都不大,但是最好不要佐餐飲用。
代糖可以完全替代糖嗎?
日常烹飪飲用來說,真讓我選無糖飲料和含糖飲料,那對于一些血糖反應很明顯,比如吃點糖就會長痤瘡的人,還是喝無糖飲料要安全的多。如果一定要帶點甜味的話,我比較推薦選那些用天然甜味劑的,或者一些益生元含有甜味,那這類成分都會健康的多。
這么多年來,食品工業參照大眾健康的階段性趨勢,創造和更新了數代甜味劑—— 無糖食品的生意火了,控糖和戒糖也變成了當下的流行。
可說來說去,身體只有在攝取含有卡路里的甜食后,才能達到真正的滿足和能量平衡。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其實至今還無法完全去“替代”和復制糖——只是不停在變著法兒,躲避幾乎快人人喊打的有糖成分罷了。
最重要的,如果只用代糖不含糖、代糖反正不是糖當做無視健康代價的借口,看見標簽寫著“0某糖”就覺得可以放飛自我。我們覺得,這和鴕鳥行為沒什么區別。
這里是萬物BB機.....等一下,這么多天過去了,強哥戒斷得怎么樣了?
強哥:
說實話,這些天還是一直在喝可樂,但是保證你上次給我的那瓶水我是喝完了,買水實在是太麻煩,還是可樂好喝。
編輯:張麥沖要控糖
編導:蝌蚪啃蠟
動效:可可可樂
分鏡:魚與雨
出鏡:張麥沖/007李
配音:張麥沖
藝術指導:打臉俠
顧問:營養師顧中一
排版:小蠻
參考文獻:
【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 GB 2760-2014
【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國營養學會
【3】I Was Powerless Over Diet Coke / cn.NYTimes
【4】Caffeine content for coffee, tea, soda and more / Mayo Clinic
【5】AMOUNTS OF SWEETENERS IN POPULAR DIET SODAS /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6】Lisa Conti / Artificial Sweeteners Confound the Brain; May Lead to Diet Disaster / Scientific America
【7】Magalie Lenoir / Intense sweetness surpasses cocaine reward / PLoS One. 2007.
【8】Anni Laffitte / Functional roles of the sweet taste receptor in oral and extraoral tissues /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14.
【9】Kushagra Mathur / Effect of artificial sweeteners on insulin resistance among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0.
【10】Alonso Romo-Romo / Sucralose de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healthy subjec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Am J Clin Nutr. 2018.
【11】Pei Qin / Sugar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 Eur J Epidemiol. 2020.
【12】劉星,蒙泳等 / 食品中常見人工合成甜味劑的基本特征及其對生理代謝的影響 /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21.
【13】Hong Xu / Different functional roles of T1R subunits in the heteromeric taste receptors / PNAS. 2004.
【14】Susan E. Swithers / Experience with the high-intensity sweetener saccharin impairs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GLP-1 release in rats / Behav Brain Res. 2012.
萬物BB機
來源: 萬物BB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