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平時在影視作品中會看到,身高馬大的角色在打斗之前,狠狠地扭動自己的脖子,發出“咔咔”的響聲,先在氣勢上占據了巨大的優勢。在影視作品中還有一些反派角色,會悄悄出現在別人后面,扭動對方的脖子,“咔”地一聲完成致命一擊。雖然這些場景很多是影視作品中夸張的效果,但我們依然會有疑問,在生活中不經意轉動脖子的時候,會發出“咔咔”的響聲,這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發出這種“咔咔”的響聲,在醫學上被叫做——關節彈響。關節彈響不僅會發生在頸部,在身體其他各個關節處也都有可能發生。這種響聲分為生理性彈響與病理性彈響兩種,生理性彈響,是指正常人都會有的關節響聲。這是因為我們的關節中有一個叫做關節囊的結構,關節囊里含有關節滑液,像是汽車里的機油,來保持關節活動的順暢。當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對關節囊進行拉伸,溶解在關節液里的氣體會在某一瞬間溢出并發出“咔”的聲響,此時可能還會因為關節的拉伸,產生令人舒適的感覺。另外,我們頸部有著復雜的頸部肌肉與筋膜,使得我們脖子可以完成多個方向的靈活轉動,因此平時的活動還可能引起筋膜骨骼的摩擦而發出聲響,這種情況也是屬于正常的。而病理性,可能是因為一些患者的關節面出現了損傷,導致關節表面不光滑,于是在關節活動摩擦的過程中便會發出“咔咔”的響聲,而且會產生疼痛。
因此,轉動脖子時,如果沒有出現疼痛或者腫脹,不需要為發出“咔咔”聲而擔心。但是如果活動脖子過程中發出“咔咔”聲的同時,伴隨著脖子的劇烈疼痛、腫脹,甚至出現手臂麻木、頭暈等癥狀,那就應該盡快前往醫院骨科,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但是,不能因為沒有發生不適、或者“咔咔”響之后反而舒服就養成反復轉動脖子的習慣。因為有時候筋膜骨骼的摩擦或者小關節的拉伸可能會伴隨著筋膜骨骼、關節軟骨的微小出血,這種出血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偶爾發生幾次沒有關系,但長年累月、反復多次發生,就會造成筋膜骨骼的僵硬、粘連甚至關節增生,嚴重的可能誘發頸椎病。
作者:陳帆成 李娟
指導:董健
單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
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
本文受以下項目資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
(編號:20DZ2312000)
上海市衛健委優秀學科帶頭人項目
(編號:GWV-10.2-XD11)
來源: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