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陸軍在1998年7月收到由威格曼公司制造的第1門PzH2000自行榴彈炮起,德國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部署52倍口徑身管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國家(第一個部署52倍口徑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的國家是新加坡)。
德國陸軍共訂購了594門PzH2000,單價為450萬美元。除供德軍使用外,荷蘭和意大利等國家也裝備了該型火炮。

總體結構特征
PzH2000由52倍口徑身管155毫米火炮、旋轉式炮塔和履帶式底盤三大部分組成。火炮通過炮塔安裝在底盤的后部。炮塔與底盤的內部空間形成戰斗室。駕駛室設置在炮車的右前方。戰斗室內設有4名炮手的座位:右側前方是瞄準手,后面是炮長;左側前方是彈丸裝填手,后面是裝藥裝填手。駕駛員的座位在駕駛室內。5名乘員均通過控制式顯示器對自行炮進行監控和操作。戰斗室除乘坐4名炮手外,還存放有60發炮彈,并裝有自動裝填機、自動化火控系統和三防、通風裝置等設備。

▲ Pzh2000自行榴彈炮及其乘員組所處位置。

炮塔呈長方形,尾部稍微突起。由于炮的身管較長,要求炮塔座圈盡可能向車體后部安裝,使炮身向前外露長度不超過3.3米。在戰斗室尾部設有大型對開后門,5名乘員均可通過此門順利地進出戰斗室和駕駛室。駕駛員通常通過駕駛室頂部的帶蓋艙口出入駕駛室。
由于吸取了英、德、意三國聯合開發SP70式自行榴彈炮失敗的教訓,即發動機后置的設計限制了彈藥的貯存空間和炮手的活動空間。因此,發動機位于車體左前方就成為PzH2000總體布置方面的一個重要特點。
PzH2000的戰斗全重達到了55噸,與“豹”2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55.15噸基本相等,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自行榴彈炮。造成該炮過重的主要原因是:較多的彈藥攜帶量;裝用了性能先進的發射裝置;為提高炮的生存能力,采用了大量的防護措施。

▲ 德國“豹”2主戰坦克,雖然長得和Pzh2000不一樣,但上稱約一約估計是一樣的,畢竟戰斗全重基本一樣。

52倍口徑身管155毫米火炮
在北約各國普遍裝用39倍口徑身管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時候,PzH2000一開始設計就直接選用了由萊茵金屬公司研制的52倍口徑身管155毫米火炮。這種火炮在射程上占有優勢,而且精度較高,使PzH2000在發射制式榴彈時的射程為30千米,發射增程彈時的最大射程可達40千米。

▲ 北約多國都曾裝備過M109自行榴彈炮,該炮最早采用25倍徑身管,后升級為39倍。

火炮身管全長8.06米,藥室容積23升,最大初速945米/秒(可使用裝在搖架后部的初速測定儀自動測定初速)。經過鍍鉻處理的身管壽命為2 000發(使用大號裝藥時)。

▲ Pzh2000自行榴彈炮使用的彈藥。
為了能作為車載武器使用,身管安裝有多孔式炮口制退器(效率為48%)和圓柱形抽煙裝置。火炮的高低射界為-2.5°~+65°,方向射界為360°。為了平衡炮口重量,采用了一個新的扭力桿式機械平衡機。該火炮另一個創新之處是使用插入式身管固定器,在更換身管時不必將整個高低瞄準部分卸下。在野外條件下,更換身管約需30分鐘。

▲ 52倍口徑155毫米火炮結構示意圖。

炮尾裝有半自動楔式炮閂,并附加了一個經改進設計的閉氣環。該火炮目前使用標準的擊發式點火系統,配用點火管式底火。裝有32個底火,直接插在炮閂后面的一個凹槽內,可實現底火自動裝填。為了提高點火性能,將改用激光點火系統。

彈藥與自動裝填機
彈藥 由于PzH2000符合“四國(美、英、德、意)彈道協議”的要求,故能發射北約所有的155毫米制式彈藥和增程彈。既可使用新式模塊式發射裝藥系統,又能繼續使用現有的藥包式發射藥。為該炮配用的彈藥主要有以下幾種:
L15A1/A2式榴彈主要用于攻擊軟目標,對半硬質目標只有在直接命中時才能達到毀傷效果。該彈彈丸重43.5千克,殺傷半徑是美制M107式榴彈的兩倍。最大射程30千米。

▲ L15A2式榴彈的剖面圖

DM642/DM652式子母彈主要用于攻擊半硬質目標。DM642式子母彈內裝63個聚能裝藥子彈,有自毀裝置,最大射程27千米。
“斯馬特”自動尋的子母彈是一種“發射后不管”的炮彈,主要用于打擊裝甲目標。母彈內裝有2個子彈。該彈的最大射程為28千米。
DM72式模塊式發射裝藥系統由6個圓柱形模塊結合而成(大號裝藥)。每個模塊都相等并可互換,重量為2.5千克。6個模塊的總重量為15千克。
自動裝填機 實現了該炮的彈藥裝填自動化,從而使其具有3發/10秒的爆發射能力,并可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很高的射速:10發/分或20發/3分。

▲ PzH2000系統構成示意圖。

自動裝填機由輸彈導軌、彈倉與供彈機、傳送臂、氣壓式輸彈機、7個電動驅動裝置和1個氣動驅動裝置等組成。位于車體中部的星狀彈倉裝有60發彈丸、288個模塊式發射裝藥單元和1臺彈藥計算機。輸彈導軌上安有引信裝定器。電動驅動裝置和電動火炮控制裝置(自動化火控系統的組成部分)由炮車上的一個1.9千瓦發電機提供電力。
當自動裝填機發生故障不能工作時,則由2名彈藥裝填手從彈倉進行人工裝彈。也可使用堆放在炮車后面的彈藥,經炮尾后門直接進行人工裝彈。

底盤及炮車防護措施
履帶式底盤是選用現有“豹”式坦克底盤部件和與其屬相同結構系列的部件,經重新設計研制而成。安裝在炮車左前方的MT881型V8發動機,與“豹”3坦克(法德聯合研制,整車系統尚未成功)的MT883型V12發動機,均屬于尺寸小、重量輕的880系列V型發動機。MT881型V8發動機的功率為735千瓦(1 000馬力),重960千克。

▲ MT881型V8發動機。

傳動裝置是由電子控制的HSWL284型4檔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與“豹”2坦克的HSWL354型傳動裝置屬同一結構。
行走部分的部件則是選用“豹”1坦克的。每側有7個負重輪、5個減震器和4個托帶輪。驅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雙銷掛膠履帶板寬550毫米,履帶上部被裙板蓋住。

▲ 雖然“豹”1坦克已從德軍退役,但是行走部分的零件用到了Pzh2000自行榴彈炮上。

由于采用了性能優良的履帶式底盤,使該炮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和越野性能,能跟上受其支援的裝甲機械化部隊。該炮的外廓尺寸是:行軍狀態長(帶炮身)11.67米,寬3.58米,高(至潛望鏡頂部)3.43米。炮車的單位功率為13.2千瓦(18馬力)/噸,最大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爬坡度26°,最大側傾行駛坡度14°,過垂直墻高1米,越壕寬3米,車底距離地高0.44米,涉水深1.5米,最大行程420千米。

▲ Pzh2000自行榴彈炮的三視圖。

炮車的車體和炮塔均采用鋼板焊接結構,乘員和彈藥都有裝甲防護,可以有效地抵御大口徑榴彈近距離爆炸時產生的破片和14.5毫米穿甲彈的直接攻擊。
為了對付攻頂武器的殺傷,在炮塔頂部加掛了反應裝甲。反應裝甲在戰時由乘員利用炮車上的設備很迅速地安裝上去,而在訓練時期則拆下。不裝反應裝甲時,該炮的重量為53噸。

其它防護措施還有:三防與通風裝置可使乘員在核、生、化條件下,不受限制地持續作戰6小時,可以把攜帶的彈藥全部發射完畢;為實施煙幕干擾防護,裝有8個發煙彈發射器;炮塔裝有1挺自衛用的7.62毫米機槍,可用來打擊地面和空中目標,由彈丸裝填手操縱;在戰斗室內壁附有防輻射和防二次破片殺傷的襯層;自動滅火裝置具有一定的被動防護作用;在炮車前上甲板中央,裝有液壓式炮身行軍固定器,由炮長遙控操作,可提高乘員的防護性,也有利于迅速完成行軍與戰斗準備。

來源: 《兵器知識》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