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之所以稱為學科,是因為它有一套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知識系統,這個知識系統由一套概念和概念關系組成。
術語則是表達特定學科的概念的約定性語言符號,是一個學科或行業內人們思想和認識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消防作為學科之一,從1986年起就有自己的專業術語體系,并作為國家標準頒布,并于1993年和2014年改進行修訂,這個語體系盡管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總體上越來越嚴謹,得到消防界同仁的認同。
在傳播消防知識時應盡可能使用消防術語,不僅是對標準術語的宣貫,而且能表達得更精準。大家在交流消防知識時都用標準的術語,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遺憾的是,許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科普讀物、小冊子等在使用術語傳播消防知識”)這方面做得不夠。常見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01
使用杜撰的名詞
01
在一些科普場所和媒體里,人們有時會看到一些外行杜撰的消防名詞,它們往往會給受眾帶來誤導。
高層緩降器
標準術語是逃生緩降器,“高層緩降器”是杜撰的消防名詞。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才是高層建筑;而國家標準又認可逃生緩降器的使用高度為30米。
以此類推,這就意味著如果有高層緩降器,它只適用于一個樓層,那是很可笑的。
事實上,逃生緩降器主要使用于多層住宅。
樓宇建筑消防設施
標準術語是建筑消防設施,它們不僅適用于樓宇,也適用于廠房、倉庫等場所。而且建筑消防設施中并沒有樓宇這個分類。因此“樓宇”這詞是多余的,畫蛇添足。
02
用俗稱替代標準術語
02
用俗稱替代標準術語稱呼某消防產品就像用某人的外號或小名或別名來稱呼他那樣,在熟人私下交流時可以,正規場合這么用就有問題了。
普及消防科學知識時,更不能這么用,這不僅會使人感到文章不正規,而且使公眾不明白,它與標準術語指的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煙感探測器
標準術語是感煙火災探測器。俗稱中省略了“火災”在一定語境下可以,但煙感這兩個字就值得推敲了。
“煙感探測器”源于日文“煙感器”,是上世紀80年代引進日本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帶來的。“煙感”是按日語語法用漢字組成的詞,把賓語置于謂語的前面。
在1986年國家有關機構編寫《消防基本術語》時,就按漢語習慣把這兩個字換了位置。毫無疑問,用“感煙”比“煙感”好,因此“煙感探測器”這樣的俗稱應該淘汰。
防煙面具
標準術語是消防過濾式自救呼吸器。由于防煙面具(罩)這個俗稱出現得比標準術語早,字數也比較少,有概念簡約的作用,在公眾和行業內的認同度顯然高于標準術語。
在這種情況下,在進行科普教育時,項目或標題名詞仍然必須寫“消防過濾式自救呼吸器”,并在標題后面加上(俗稱防煙面具),或在說明文里注明,讓人們知道兩者指的是同一件物品。
水噴淋
水噴淋是英語sprinkler的中譯名詞,音譯、意譯兼備且俱佳。作為專業術語它概念簡約,既能指系統的關鍵功能組件,又能作為整個系統的簡稱。
但既然標準術語定為“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水噴淋就只是俗稱或曾用名稱,在進行科普教育時就必須用標準術語。
如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這個名詞已廣為人們所接受,因此科普時不必在標題后面加括弧說明。在簡介里可以說明,但對應的俗稱應該是“水噴淋系統”,不能用簡稱“水噴淋”。
消防科普傳播的是科學知識,項目或文章的標題必須用標準術語。杜撰的術語決不能用,俗稱在需要時可以作為標準術語的注釋,但不能喧賓奪主。
END
文|范強強
來源: 消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