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主題:白發怎樣變黑
昨天雙十二,助理妹子念叨著要在過年前多囤些“白發一洗黑”,不光要送父母親戚,自己也用得上。助理妹子一向喜歡沖動買買買沒錯,可這個有用嗎?
阿爾法翻了翻手機,看到助理妹子發了一條朋友圈↓
助理妹子喲,想知道頭發如何變得烏黑靚麗,問問阿爾法我不就好了嘛,何必又交智商稅?
頭發出生于毛囊,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組織中。毛囊末端膨大的部分叫做毛球,它由毛乳頭和毛母質構成:毛乳頭內包含結締組織、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為毛發生長提供營養;毛母質中有大量的毛母細胞,只有毛母細胞持續分裂增殖,毛發才能生長。
一個冷知識:毛母細胞剛剛制造出頭發的時候,頭發其實是白色的。
位于毛囊的黑素細胞,可通過樹枝狀的突起向周圍10~36個角質形成細胞提供黑色素,把頭發染上顏色,黑素細胞提供的黑色素越多,頭發的顏色越深。
黑色素能遮擋、反射紫外線,從而保護真皮及深部組織。
黑素細胞中有個叫做黑素小體的細胞器,它含有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的場所,能夠把“酪氨酸”經過多次轉化,形成黑色素。
黑色素的產量減少,頭發自然就容易變白。
蛋白質攝入減少
人體所需的酪氨酸,是通過飲食攝入或通過苯丙氨酸代謝獲得的,如果酪氨酸攝入不足,或苯丙氨酸代謝發生了問題,合成的黑色素就會減少。偏食、營養不均衡的人,比較容易出現這種的問題。
精神因素
酪氨酸除了用于合成黑色素外,它還是多巴胺、腎上腺素和蛋白質等物質的前體。所以精神緊張、憂愁傷感、焦慮不安、恐慌驚嚇等都可能造成黑色素分泌減少,也可能讓供應毛發營養的血管發生痙攣。
黑素細胞分泌黑色素的功能發生障礙,自然會影響黑色素顆粒的形成和運送。
微量元素攝入少
除此之外,體內微量元素異常也可引發毛發變白,研究表明青少年白發與發中銅、鈷、鐵離子含量變化密切相關。
有實驗證明,如果黑鼠一直進食缺乏葉酸、泛酸、維生素等的食物,鼠毛便會變成灰白色。
缺乏酪氨酸酶
患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甲亢、傷寒、肺結核、內分泌障礙或一些惡性貧血等消耗性疾病的人,可能會缺乏酪氨酸酶乏,出現白發。年齡增大
隨年齡增長,形成黑素細胞的色素干細胞會逐漸枯竭,黑素細胞減少,頭發自然就會變白。
一般頭發變白會從顳部,也就是兩鬢開始,隨時間流逝,白發數量會逐漸增多,最后發展到滿頭白發。
偶爾在頭發中發現幾根白頭發,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現在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大,一兩個黑素細胞的黑色素減產,讓頭發纖維與纖維間隙內的黑色素減少,長出白頭發很正常~,很正常的。
壓力減輕、調節了情緒之后,頭發的顏色就可能變回黑色。
但是,如果有大量的頭發都變成白色,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或者生理原因導致的,可以去醫院做個內分泌檢查,看看是否和垂體功能降低、甲狀腺疾病等有關。
患有苯丙酮尿癥的人,頭發呈現出淺黃色;蛋白質營養不良,毛發呈淺紅或灰白色;有缺鐵性貧血,可能會發生缺鐵性節段性灰發,即淺色與深色帶相間的毛發。
如果從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大量的白發,可能是遺傳因素導致的——先天泛發性白發,一般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見于白化病;局限性灰白發,可能是局部毛囊黑色素缺乏或減少所致,多數具有遺傳性。
白頭發比較少,可以直接拔除,但是強行拔除白頭發可能會傷害發根,還可能引起毛囊炎,不如用剪刀沿著發根剪短。
剪掉白頭發只能暫時去掉白發,如果不積極尋找出現白發的原因,還是會被白發繼續困擾。
黑素細胞正常存在的情況下,去除某些致病因素,頭發可以變黑。平時應增加富含維生素B1、B2、B6的食物攝入,如谷類、豆類、干果類,動物肝、心、腎,蛋奶、綠葉蔬菜等。
還要多攝入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奶酪、柑橘類食物、牛奶、乳酸飲料等,以便增加合成黑色素的原料。
先天白發一般很難醫治,為美觀起見,很多人選擇將白發染黑。常用的染發劑含對苯二胺,染后加用氧化劑(過氧化氫溶液)就能促進氧化而迅速變黑。
但這類染發劑可能致敏而引起接觸性皮炎,嚴重的可引起中毒。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經把對苯二胺列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染發劑,少用為妙。
白發一洗黑等洗發染發產品中,其實就大批量放入了對人體有致癌作用的對苯二胺,直接使用這種帶有染發功能的洗發劑,比染發劑更不安全。
所以呀,助理妹子,偶爾發現幾根白發很正常,正常人每天更是會自然脫落70~100根頭發,區區4根頭發根本不算什么,你要剁的手可以盡早收回來了,迷途的小羔羊知返啊。
用實力讓情懷落地。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我在平庸面前低了頭,請向我開炮。
本文版權歸百科名醫網所有,獲取轉載授權請加阿爾法微信:a-PGYYXQBZJ。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媒體轉載。歡迎個人直接轉發朋友圈。
圖片:原創繪制+已購買授權。
字體:已購買授權。視頻:百科名醫網出品。
阿爾法參考情報:
1.方洪元,邢衛斌,張秉新.實用皮膚性病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于德華,鄭加麟.全科醫師臨床診斷思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
3.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下冊.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5.蒲公英醫學百科
6.百科名醫網
來源: 蒲公英醫學情報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