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3620693%E9%A1%B6%E9%83%A8%E5%9B%BE.gif?size=82329

1573620703%E5%81%A5%E5%BA%B7+.png?size=202094

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容易被誤解或忽略的癌前病變

1573620739%E5%B0%8F%E8%92%B2%E5%A7%90%E5%BD%A2%E8%B1%A1%E6%A0%87%E7%AD%BE.png?size=165234

1573620758%E7%AE%AD%E5%A4%B4.gif?size=2004

最近看醫學論壇,看到一個網友的分享。鑒于隱私,小蒲姐轉述一下大致意思:“一周以前,拿到了今年的體檢報告,報告顯示我得了潰瘍性結腸炎。網上搜索說潰瘍性結腸炎是癌前病變,看得心里一緊,眼淚不受控地流了下來。我不想死啊。”2019年10月底剛剛召開的首都國際癌癥論壇,發布了這樣的訊息:2018年,全世界癌癥新發病例為1810萬例,有960萬人死于癌癥。平均每3秒多就有1人因癌癥死亡。去年我國新發癌癥430萬人,死亡290萬人,居全球首位。所以也難怪大多數人都hold不住“癌癥”“病變”的字眼,會談癌色變。癌前病變的確和癌癥有關,它是癌癥發生前,給身體發送的癌癥預警信號,只不過它有時被人們誤解,有時又被人們忽略。

15736208851.png?size=51646

癌癥目前作為疾病帝國的終極BOSS,出現過程極具儀式感,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人體內的正常細胞,從增生到完全癌變,要經過

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3個階段。平時常被提及的癌癥,是后兩個階段“原位癌”和“浸潤癌”。癌前病變雖然占據癌癥的第一個階段,但它不是癌癥。詳細來說,癌前病變是具有發展成為惡性腫瘤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是一些可能繼續發展下去,并具有癌變性質的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個階段,人體內不會有癌細胞存在,只是具備癌變性質,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發生癌癥,所以被作為癌癥前的預警信號。癌前病變既然作為癌癥預警,就意味著可以向癌癥惡化,也可以不惡化,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15736208912.png?size=56262

雖然癌前病變還不是癌癥,但是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具有發展為癌癥的風險。所以當它們現身,就一定要重視起來。

小蒲姐我把常見部位的癌前病變,列出來,認識一下吧:

上消化呼吸道

黏膜白斑、黏膜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表現為局部的異常增生,有可能發展為口腔癌。喉角化病、紅斑樣病是喉部,特別是聲帶黏膜的癌前病變。

慢性胃炎、胃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可能進展為胃癌。

結直腸

腺瘤樣組織、腺瘤性息肉,為經典的大腸癌癌前病變。潰瘍性結腸炎,腸黏膜可反復潰瘍增生,如果不及時治療,發生腸腺癌的概率非常大。

肝肝硬化,一般由慢性乙型肝炎導致,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細胞性肝癌。胰腺胰腺小導管上皮的增生,可發展為胰腺癌。肺

鱗狀細胞的異常增生以及原位癌,是鱗癌的癌前病變。通常認為基底細胞的增生、環狀細胞增生和鱗狀上皮化生是鱗癌發生的早期形式。

伴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發性彌漫性特發性肺神經內分泌細胞增生,可分別發展為支氣管肺泡癌和胸膜惡性間皮瘤。

皮膚

黑色素細胞痣和光化性角化病,對陽光、紫外線敏感,可能分別發展為黑色素瘤和鱗狀細胞癌。皮膚慢性潰瘍,如果經久不治,長期刺激下,表皮的鱗狀上皮增生,可能發生癌變。

乳腺乳腺上皮的良性增殖性病變(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由于乳腺小導管以及終末導管小葉單位增生,導致乳腺癌的發病風險上升。子宮

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源于宮頸鱗狀上皮或腺上皮,有發展為宮頸癌的可能。由于通常沒有癥狀,只能通過巴氏涂片的細胞學檢查發現,通過陰道鏡檢查和活檢證實。

頸糜爛),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可逆的。如果伴有HPV感染的話,會導致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就有可能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卵巢

漿液性包涵囊腫、卵巢上皮或囊腫內壁異型增生、交界性腫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已經公認的卵巢癌癌前病變。但是,迄今為止仍不能在組織學上確認早期病變,因為卵巢癌經常在晚期才有表現,確認前期病變非常困難。

前列腺高級別前列腺上皮內瘤變,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變。膀胱泌尿道上皮內腫瘤,包括單純增生、伴有不典型性增生和異型增生或伴有中度不典型性增生,與平坦型膀胱原位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鱗狀上皮化生,與血吸蟲相關性膀胱癌中鱗狀細胞癌的發生,關系密切。寫到這里不由自主地想感嘆一句:健康真好。為了自身的健康,對待癌前病變,除了在態度上重視,行動上更應該積極治療。

15736208993.png?size=180225

15736209054.png?size=67421

遇到癌前病變,過度恐慌無益于疾病的治療,日日夜夜害怕癌癥的降臨實沒有必要,只會干擾正常的生活和心態。應該做的是:

積極配合醫生,如需要手術治療,就積極手術;如需要定期復查,就嚴格讓自己定期去復查。

不必憂心忡忡,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長期的精神緊張,可降低機體免疫力,甚至促使機體內正常的細胞癌變。

平時注重飲食,健康規律生活。發現不適,及早檢查,定期參加體檢,對疾病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真正地防癌于未然,使自己擁有健康體魄。

對于癌前病變,今天需要澄清的就是:

癌前病變不是癌,不應將癌前病變與癌等同起來。

癌前病變大多數不會演變成癌,僅僅是其中部分可能演變成癌癥。

不能把癌前病變擴大化,把一些不屬于癌前的病變,如一般的皮膚痣、普通的消化性潰瘍當做癌前病變。

謝謝惠顧。~今日小蒲姐營業結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著我明天再祝。本文版權歸百科名醫網所有,獲取轉載授權請加助理妹子微信:KF-PGY。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媒體轉載。歡迎個人直接轉發朋友圈。圖片&字體:已購買授權。小蒲姐參考情報:1.王明榮,周純武.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腫瘤學(一).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2.蒲公英醫學百科3.蒲公英藥物百科4.百科名醫網

1573620780%E5%BA%95%E9%83%A8%E4%BA%8C%E7%BB%B4%E7%A0%81%E5%85%B3%E6%B3%A8%E5%9B%BE1.gif?size=117977

來源: 蒲公英醫學情報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