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融合創作與傳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摘要:地球上種類繁多的元素是何時形成的?這些元素是同時形成還是存在先后次序?他們的生成機理是類似的嗎?為什么金、鉑一類貴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如此稀少?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身處的宇宙是在距今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后形成的,在那之前我們認為宇宙處于一種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雖然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這一模型得到了無數觀測結果的佐證,也因而成為了目前描述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主流學說。
2019-03-07
摘要:一張簡潔的元素周期表,一部世界通用的科學“圣經”。她承載了宇宙的浩瀚、生命的精巧以及科學的縝密……門捷列夫的思想光輝賦予了周期表玩轉世界的力量。門捷列夫花了幾年功夫潛心研究和收集元素數據,并把每個元素分別寫在紙片上,在卡片上寫上原子量以及相關信息,從而制成了一副由63張牌組成的“撲克牌”。慢慢地,他發現了原子量在元素分類中的重要意義。對于元素周期表的研究,門捷列夫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元素周期表的演進,凝聚了一代代科學家的智慧。
2019-03-06
摘要:據新華社報道,“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中國天文年歷》顯示,3月6日5時10分迎來“驚蟄”節氣。古人對于季節的代更,有著更為敏感的知覺。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為驚蟄,據《夏小正》記載:“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斌@蟄過后,天氣暖和,草木萌動,那些冬眠中的動物,開始慢慢蘇醒。冬眠是某些動物應對惡劣環境時的一種策略,科學上叫“蟄伏狀態”。
摘要:一到秋冬季節,一些地區的霧霾就尤其嚴重。有健康意識的朋友出門會戴口罩,在家和辦公室打開空氣凈化器。還有一些朋友,覺得緊閉門窗后室內空氣就會比室外的“干凈”,躲在室內就可以躲過霧霾,不過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做過研究發現,重霧霾天氣下,室內PM2.5水平穩定在室外水平的90%。另外,緊閉門窗、通風換氣不足,室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家具散發VOC、吸煙、廚房油煙等,還可能使得室內空氣質量低于室外。
摘要:按照溫度的變化規律,我們的大氣層一共分為五層,包括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散逸層。我們先來說說不同高度的大氣層是如何測量的。由于測量不同高度的大氣層,需要人類或者飛行器能達到相應的高度,因此測量不同高度的大氣層和人類航空航天器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在18世紀發明熱氣球之前,有的科學家根據高度和溫度的關系計算出大氣層高度的極限是30KM;到了20世紀初,探空氣球的發明給科學家們的科研活動提供了新的可能;直到二戰期間德國發明V2火箭之后,科學家們才在戰后有機會繼續借助基于V2火箭的高空火箭技術來研究平流層以上的中間層的大氣的性質。
2019-03-05
摘要:在現代的司法鑒定中,主要涉及到建筑學,醫學,法醫學,法醫學與計算機等學科,這些學科環環相扣,相互制約,相互交融。實際上,驗尸過程中也經常會利用到這些學科,但利用最多的學科還是法醫學。對于槍殺或無法判別身份的尸體,法醫會使用X光機,確定死者骨骼畸形情況以及子彈和其他物體的位置。硝煙反應可幫助確定槍彈殘留物。此外,法醫也可能需要提取頭發和指甲樣本用作DNA比對,用于確定死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