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信息化建設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于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2017-09-05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48年,谷超豪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6月,獲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1月,任復旦大學副校長;1988年2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99年8月,擔任溫州大學校長。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1927年,童第周畢業于復旦大學,后在南京中央大學生物系任教;1934年起,在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任教;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東大學副校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我們通過對中微子的研究,也許會把科學,帶到下一個新的階段。自2003底開始從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研究,任大亞灣項目副經理,先后負責物理與軟件系統、中心探測器系統和物理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