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信息化建設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一個有著科學精神武裝的人,自然會理解在空間中存在著最完美的線條、聲音和色彩。1946年重慶中央大學化工系大學畢業,1949年獲得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化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并于1952年至1953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53年后期,在美國玉米產品精煉公司任研究員。
2017-09-28
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灰心喪氣。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筑業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何在誘惑和艱難中保持人性的尊嚴、贏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但卻很值得。饒毅,男,1962年出生于江西,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未來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知識分子》主編。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進入同濟附中,1949年畢業于同濟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1年5月,中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
李燦,1960年生于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現任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委員會主任、中法催化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國際催化學會理事會主席、英國皇家化學會Fellow。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陳駿 陳駿,男,漢族,1954年11月生,江蘇揚州市人。1973年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地質系地球化學專業。現任南京大學校長,江蘇省科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