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信息化建設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199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5年獲該校理論物理碩士學位,1999年獲得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2005年加入九三學社,2008年入選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2017-09-25
我國“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中,合作主持了遙感工程專項,建立了遙感技術基礎設施,推動了其應用。自1986年起,系統的研究了我國遙感監測自然災害技術系統,提出并建立的自然災害實時監測的遙感信息“機—星—地”實時傳輸系統成為我國突發性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曾列為“八五”科技攻關十大世界領先成果之一。他的這些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二等獎,部委特等、一等獎。
參加我國航天事業創建,主持研制我國第一代防空導彈制導雷達。參與我國通信、氣象、導航、遙感等應用衛星和載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的研制,為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永春,博士,2000年畢業于西南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環境保護專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理事兼宣傳外聯組組長。主要從事月球與行星地質的研究,在月球和火星土壤、行星資源就位利用、行星表面環境、月球與深空探測科學目標與未來發展戰略等領域有新的認識與理解。
在當今這個世界,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如果我們沒有獨立自主地進入空間的能力,就好像大航海的時代,我們不能造船一樣。一直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工作,歷任箭體結構室副主任、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室副主任、主任,總體設計部副主任等職,在型號中歷任主管設計、副主任設計師、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火箭總設計師。
史蒂文·溫伯格(英語:Steven Weinberg,1933年5月3日-),生于紐約,美國物理學家,197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