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信息化建設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近日,意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卡納韋羅又成了媒體關注的對象。他宣布,已經準備好在2017年底為一位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的俄羅斯人進行“換頭術”。拋開倫理上的爭議,這樣的手術靠譜嗎?這究竟是一次醫學技術的突破,還是博取公眾眼球的噱頭?
手術 換頭術 神經
2016-06-06
1997年,一頭名叫“多利”的綿羊在英國出世,它是第一例體細胞克隆成功的哺乳動物,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動,克隆技術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詞。然而殊不知此項技術早在40多年前,就已經被一位中國科學家應用于魚類生產,這位科學家就是童第周。
核移植 睡蓮金魚圖 童第周
1998年12月10日,中國核物理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專家組領導成員之一王淦昌逝世,享年91歲。
原子彈 核物理 王淦昌
據媒體報道,建立“火箭軍”是錢學森于1956年最先提出。按照錢學森給出的定義,“火箭軍”就是導彈部隊,是一支不同于現有的陸、海、空三軍的新型的部隊,是一支能夠遠距離、高準確度命中目標的部隊,是現代化戰爭中極其重要的后起之秀。可見,導彈是這只部隊的核心所在,能夠裝備高精度、高威懾力的導彈武器更是重中之...
2016-06-01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回顧了茅以升先生對工程教育所提出的一系列獨特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一帶一路”的宏大構想,是面向未來的。它的實現,將改變世界經濟版圖,改變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
一帶一路 教育 茅以升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作為一名科學家,李四光先生始終沖在救亡圖存的前線,赤心報國。幼年時便在父親的引導下視國家榮辱民族存亡為己任,甲午海戰的失敗更加深李四光強烈的愛國熱忱。
孫中山 李四光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