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科普信息化建設2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發展航天是必須的,沒有它人類的現代生活很難想象,所以必須要發展。我國“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中,合作主持了遙感工程專項,建立了遙感技術基礎設施,推動了其應用。他的這些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二等獎,部委特等、一等獎。
2017-09-28
2006年9月28日,中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熱核聚變裝置EAST首次成功完成放電實驗,獲得電流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由此,EAST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成并真正運行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
人造太陽 核聚變 科研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9月26日在上海舉行,張江實驗室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創新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
實驗室 技術 科研
2017-09-27
“從‘跟跑者’到‘引領者’,中國水電裝備已經跨入了‘無人區’。”近日,白鶴灘水電站全面開工建設,其共裝機1600萬千瓦,僅次于三峽水電站,居世界第二;單機容量達1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
三峽 水電站 白鶴灘
天然水分蒸發代表了另一種前景可觀的可再生能源來源。美國科學家對天然水分蒸發過程中可采集的能量進行評估,發現該過程可產生的功率密度是風電的三倍,這將為可再生能源面臨的間歇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再生資源 水分子 能源
據美國布法羅大學官網25日報道,該校華人科學家許文曜團隊研制出一種全新的計算機安全系統,能通過心臟幾何形狀進行身份識別,取代密碼和其他生物識別系統,用于計算機、智能手機和機場安檢的身份識別。
心臟 生物識別 計算機